论文《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门诊的作用》-仁创编译转载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3例,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为(36.27±4.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32±7.40)分](P<0.01)。研究组中非常满意35例,一般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98.11%,显著优于对照组(24例、20例、83.02%)(χ2=5.410,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眼科门诊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眼科;焦虑;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眼科门诊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受损,甚至失明,极易合并焦虑情绪。由于眼睛在人体中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在合并眼疾后,可加重焦虑程度,不利于治疗的开展[1]。本研究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评估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眼科门诊且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50分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39.15±10.26)岁,结膜炎23例,角膜炎20例,白内障10例;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5~65岁,平均(40.13±10.39)岁,结膜炎25例,角膜炎19例,白内障9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2]:(1)眼科门诊初诊患者;(2)符合眼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3)SAS评分≥50分;(4)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不全者;(2)多次就诊患者;(3)无法独立配合研究者。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指导、用药指导及疑难解答等。1.2.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护理:(1)心理护理培训:将心理护理纳入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项目中,并定期举办知识培训、考核,培养良好心理护理技能。(2)治疗前心理护理:初次接诊时,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神态、表情、情绪、语言、行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脆弱点。同时使用SA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疾病种类和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目的,帮助患者应对困境,提高治疗信心及依从性,减轻心理压力;对病情严重者,应予以特别安全防护,维护患者的自尊,如佩戴眼镜、面罩等,避免意外事件发生。(3)治疗后心理辅导:在相应治疗阶段,患者普遍会担心视力受损等问题,是焦虑情绪积累的严重时期;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治疗成功,且详细告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手段。同时,通过展示或讲解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在焦虑或情绪低落时,通过听音乐等缓解不良情绪。治疗后1个月内,每2周电话随访1次,每次至少5min,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4)加强考核:对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予以绩效奖励,对表现较差者予以适当处罚。(5)环境干预:对眼科门诊进行温馨化装饰,保持就诊环境舒适、整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就医环境。1.3疗效判断[3]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采用SAS进行焦虑状态评估,量表共20项,每项1~4级评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随访期间嘱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共20个条目,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态度、就医环境及整体评价,各条目评价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问卷的总体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的条目数与总条目数之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2.2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410,P=0.020),见表2。
3讨论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器官之一,一旦遭受创伤或视力受损,极易合并各种消极情绪。研究[4-6]指出,视力下降后对外界信息获取能力受损,患者长期生活在恐惧环境中,可产生严重焦虑甚至抑郁情绪。眼科门诊患者多是初次罹患眼疾,可因眼部肿痛、视物模糊等而表现出急躁、慌张等情绪。由于普遍缺乏眼科医学常识,可进一步加重上述负性情绪,甚至是对门诊医师产生怀疑,治疗依从性不高。如何帮助眼科门诊患者的释放焦虑等不良情绪,获取外界关怀,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一直是医学界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研究[7-8]指出,眼科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消极情绪,建立治疗信心。但值得重视的是,心理护理较为复杂,并非简单说教,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及时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外界环境。本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眼科门诊护理中,获得较为满意结果。一方面通过心理护理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相关护理技能,为心理护理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再通过环境干预、治疗前后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疾病状态,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护理满意度更高。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眼科门诊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利于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平稳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古风琴.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50-251.
[2]姜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161-162.
[3]曾素华,吴素虹,黄玩英.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眼科门诊治疗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4):3253-3254.
[4]王晶霞,李相军,李春燕.心理护理对首诊于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4):144-145.
[5]刘夏玲.心理护理对提高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1):1847-1848.
[6]陈燕真.心理护理干预对ICU病房意识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550-2551.
[7]杨莺,吴九菊,丁家意,等.安抚和触摸护理对小儿眼科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反应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8):86-87.
[8]吴怡.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应用[J].医药,2015(17):107-107.
作者:陈秀萍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润色、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