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探讨》-仁创编译转载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廊坊市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困境。而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大力治理农村环境.所以本文从环境治理出发,对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意见。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
1、引言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近几年,廊坊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总要求,以霸州市省级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继续深入推进固安县和北三县两大往年省级重点片区,同步打造9个市级片区,突出抓好265个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逐渐步入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巩固建设成果,深入谋划下步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廊坊版建设。因此,针对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规划,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顺利进行。
2、廊坊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全国50%以上GDP,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上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
2.1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些城市周边原有的工业项目,已经不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同时受到地价、环境治理成本升高的影响,这些企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成为一种趋势。一些不法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只顾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把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使工业污染在农村蔓延,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一些乡镇企业中从事电镀、有色熔炼加工、废塑料加工、包装印刷等,由于工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环保意识淡薄,经常出现偷排偷放现象,具有企业规模小,排放量大、造成污染严重的特点。粗略统计,乡镇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目前已占到廊坊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50%左右[2]。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走向快车道,乡村级“工业园、工业小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成立,一时间招商热席卷各地。廊坊市许多的企业相继在乡村各种不同的工业园(区)落户建厂,在当时确实对当地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增长作用,但由于乡村园区规模小,而各种配套设施不健全,特别是应该建设的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造成园区工业废气、废水、工业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致使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显现,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民事纠纷集中暴发。另外,廊坊市农村工业企业大多以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式工业为主,分散、规模少为特征,主要包括文安县废塑料(造粒、吹塑)加工,安次区的包装印刷,霸州的小电镀,大城的有色熔炼加工和岩棉等,其部份企业工业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排环境,污染危害非常突出,环境压力加大。
2.2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依然存在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态,大部份农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随意丢弃生活、生产废弃物,到处排放污水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些农村呈现出“村中污水成流、村外垃圾成山”的景象。这些严重的污染现象,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随着污染加剧,同时也将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耕地,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环境,影响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3]。
2.3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新型农业种植方式的不断普及,大棚蔬菜、地膜覆盖已在广大农村大量使用,除带来农业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棚膜废弃物,其中棚膜由于便于利用,得到了一定程度回收利用;而废弃地膜因回收成本高,综合利用价值低而普遍得不到有效回收,更谈不上利用;上述废棚(地)膜长期滞留于土地中,对土壤质量构成污染。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农业意识和农机综合处理能力的影响,加之回收利用的成本问题,当前农村除常规的秸秆还田、用作畜禽青贮饲料外,秸秆现场焚烧为主要消纳方式,每到夏初秋末,焚烧烟尘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重要来源之一。廊坊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但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主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随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无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4水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近几年,廊坊市受大气降水减少和地表水上游入境水量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已使本区域内河流水体水质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要求。另外农村中的生活污水和一些企业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超标排放到附近地表河流,更加加重了河流污染程度。一些村庄水源地靠近地表河流,河流下渗到补给地下水,则造成了农村饮用水的污染。此外,农村供水设施基本上靠农民和村委自筹资金建设,受投入不足影响,多为小型规模,长期在设备简陋、处理工艺落后情况下运行,加之输水配套管线老化严重,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村饮用水给水水质难以得到安全保障,是当下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5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大部份仍然处于粗放型经营,单纯追求提高农产品单产数量,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结果为土壤板结和酸化、有机质含量流失下降、导致部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出安全水平,对人体健康和生物安全构成威胁,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4]。有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农村化肥、农药利用率不足35%,比发达国家低将近20个百分点。化肥、农药的大量流失,长此以往,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形成了恶性循环,首先在土壤中沉积,通过下渗进入地下水,被雨水冲刷流进河流、湖泊,有部分挥发到空气中,造成土壤、空气、水源污染。
2.6环保工作重城市轻农村
前些年环保工作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使得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人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情况下,已经成为全国环保工作的短板;部分领导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发展,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敷衍塞责,并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为难情绪,干劲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村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缺乏自主性,对农村的"脏、乱、差"现象见怪不怪的不良习惯仍有一定市场。
3、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3.1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严格依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长期已来,在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与执法工作都非常薄弱。一是要加大组织建设,有计划分步奏进行人员培养,尽快成立一支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管的综合执法队伍;二是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和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高压态势,坚决严惩,使生产者经营者不想污、不敢污、不能污,自觉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者。三是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典型湿地等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地方行政法规和政策及污染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
3.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在农村各地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广大农民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对村镇有关人员和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环境法律法规讲座,让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大事;让农民时刻牢记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光荣,着力增加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让群众在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中承担责任,获得荣誉,做到发展与保护并行,建设与美丽并重。要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成为城镇居民的美丽乡愁。
3.3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在环境治理方面,国家层面对农村污染防治投资严重不足,地方各级政府又缺少资金投入,专项治理经费也难以申请到位,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今后应采取财政和村集体补贴、住户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运营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扶持措施,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强化县乡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促进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视[3]。廊坊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狠抓农村环境清理整治工作,在大力开展“两改一清一拆”专项行动基础上,推进“PPP”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2016年全市省级重点村清理垃圾杂物297.5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1.6万处,建立垃圾处理长效保洁机制的村庄达到3128个。据统计,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全市省级重点村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完成村内主要道路和街巷硬化5026公里,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2.5万个,铺设污水管网129万米,建设污水处理设施9934处。在推进农村“电代煤”和“气代煤”工作中,深入推进荣乌高速以北涉及8个县(市、区)的全域“电代煤”“气代煤”,省级重点村已完成煤改电、煤改气2万户[5]。
3.4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要统筹考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治农村污染。尽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鼓励生产使用可降解农膜,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度。健全化肥农药包装物、农膜回收贮运加工网络,减少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过程中的污染。制定促进企业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全农产品生产、有机肥推广使用的税收、价格、信贷等优惠政策。对因秸秆禁烧引发的生产方式改变、农业结构调整、秸秆综合利用设备购置等投入,应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农村生态恶化趋势,保障农业健康发展[6]。
3.5大力推动农村生态工程建设
围绕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建设绿美乡村目标,廊坊市启动了“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工程。省级重点村完成村内街道和休闲游园绿化427万平方米,建成环村林带绿化4034万平方米。三年多来,我市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共铺设供水管道408万米,覆盖全市农村的10个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建成,随时监测农村水厂饮用水水质[5]。
4、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省、市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站位全局,统筹推进,以提升北三县、固安县和霸州市三大省级片区引领,突出打造香河省级重点片区和9个市级片区;以倾力打造40个省级精品村为抓手,全力实施“12个专项行动”,建设好268个省级重点村和161市级重点村;以推广垃圾处理“PPP”模式为主导,全力提升“两改一清一拆”工作水平;以打造旅游精品村为亮点,全面启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培植新业态,突出“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工作中努力实现“四个跨越提升”。
5、结语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快、更好的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同样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热切希望,要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政府的积极性,上下同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周扬.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N].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4,32(2):97~105.
[2]周颖辉,贾春雨.廊坊市农村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1):220.
[3]张长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N].河南日报,2015-11-01.
[4]京华时报.农业部:农业已超工业成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N].2015-04-1501:22:30.
[5]串珠成链别样美—2016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记录.发表时间:2017-02-08.来源:廊坊文明网.
[6]十八大报告解读:如何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01-11.
作者:贺轶才 单位:廊坊市环境监测站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