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实用性》-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7.22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9~2019.9收治的242例手术患者,奇偶法分甲组与乙组,均121例患者,其中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护理满意度指标均低于乙组(P<0.05)。甲组风险事件发生率9.0%,较高于乙组0.8%(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理想,可以预防出现差错,同时减少医疗事故,创建和谐关系状态,以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属于抢救患者生命重要场所,可以保证手术患者有效治疗,特别是在危重症手术患者,通常需要面临较大风险,呈现较高医疗事故。如果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出现差错,会地手术结果带来直接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使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1]。目前,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呈现较为理想临床治疗效果,为了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其生命安全,选取242例手术患者为对象,主要研究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总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以2018.9~2019.9收治的242例手术患者,奇偶法分甲组与乙组,均121例患者。在甲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71岁,均值(45±6)岁,男性62例,女性59例。在乙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2岁,均值(46±6)岁,男性63例,女性58例。在对甲组、乙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其差异无意义(P>0.05)。1.2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进行风险管理,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优化手术室的护理风险体系。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风险机制主要是为了避免风险提供保障。对于医院管理人员,可以科学制定风险事件管理制度与院内感染把控制度、设备运行维护制度等[2]。结合手术室的风险事件进行定期管理,积极学习风险管理要点,及时总结临床常见风险事件,深入研究其处理方法。在进行手术前,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术中风险事件予以评估,科学制定其应对措施,以提升工作效率,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具备风险预防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及时防范其管理风险,认真处理危机事件,属于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对此,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关于预防护理风险知识内容,整个护理过程,针对风险操作需要具备较强应对能力。强化风险预防意识,尽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健康,是确保整个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强使命感[3]。(3)加大手术室护理管理力度。在操作性较强手术中,需要重点进行监管和控制,如药物和手术器械、感染控制等,尽可能避免发生风险事件。创建监管小组,由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负责组长,首先需要制定考核制度,针对表现优秀护理人员予以奖励,对于表现较差人员应该严肃批评,根据人员表现给予适当鼓励。护理实践过程常见差错,需要经过讨论后制定解决措施;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处理等,均需要进行全面检查,预防发生感染情况。(4)风险管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因为手术时间偏长,如果未及时调整手术体位,或者摆放位置缺少科学性,加上患者年龄偏小或偏大,会使其缺少较强抵抗力,极易导致压疮等并发症。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在手术患者中,约13%-41%患者会因为体位不当发生损伤,所以,体位损伤属于主要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展开手术治疗时,需要及时纠正错误体位状态。在手术操作过程,应该特别注意激光操作与止血电刀等,避免发生灼伤或烧伤等危险事件[4]。为了避免手术器械与辅料等遗留于患者身体内,要求护理人员展开全面检查,在确认无任何问题后结束手术;对病理标本进行科学保存,同时进行送检等。(5)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理论知识,才能保证实际操作有序进行,对此,医院需要定期展开继续教育,主要针对新知识和临床案例、沟通技巧等进行培训,在巩固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护理知识层次。创建专业小组,如微创手术小组或儿科手术小组等。医院每月需要定期展开座谈会,由丰富经验医生讲解手术知识和护理内容,对于护理经验丰富人员,应该展开能力培训,全面了解手术医生的操作习惯和医疗器械保养等[5]。(6)人性化管理,按照手术数量进行弹性排班,科学调整工作人员作息时间,以维持良好精神面貌。每天展开急诊手术时,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保证急诊手术顺利进行,可以快速调配相应护理人员。1.3观察标准统计分析风险事件,主要包含准备失误、切口感染、操作不当与意外伤害等。同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即护理态度与护理技能、满意度方面。1.4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选取SPSS22.0软件处理,满意度(_x±s)代表,t检验,风险事件(%)代表,χ2检验,如果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发现,甲组各项指标均低于乙组(P<0.05),如下表1所示。2.2风险事件对比甲组风险事件发生率9.0%,较高于乙组0.8%(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分娩分为剖宫产和经阴道自然分娩两种,其中,剖宫产会给产妇带来较大的创伤且产后有感染和出血风险,而经阴道自然分娩则对产妇影响相对较小,且产后恢复快,所以在产妇身体条件满足阴道分娩指标时临床通常更提倡自然分娩[5]。不过由于产妇临近生产时可能有害怕、紧张等情绪,加之对产程的恐惧、对分娩结局的担忧均可能造成其心理压力过大,不仅影响了自然分娩产程,还可能引发难产或大出血。目前,临床对产妇的心理变化极为重视,所以开展了心理护理干预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促进顺利生产。具体来说,主要是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产前科普分娩知识,提高产妇对阴道分娩的正确理解,积极面对;产中根据其具体情况加以引导,缓解产痛;产后密切观注产妇心理变化,及时做好心理评估,指导其家属如何关爱产妇,预防产后抑郁[6]。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其心理状态,并进一步了解有关阴道分娩的认知,缩短分娩时长,降低产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出血,促进新生儿预后。此外,在分娩期间实施心理护理还有助于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的概率为91.3%,显著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分析其原因,说明在心理护理干预下,产妇的情绪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疏解,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分娩,减轻产妇的分娩压力,进而提高了自然分娩的概率,此外,产妇在产后极易出现抑郁症,而在心理护理干预后,在一定程度能够为产妇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总而言之,产妇接受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分娩,有利于自然分娩概率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莉莉.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6):814-816.

  [2]李倩.心理护理模式对产前抑郁初产妇分娩疼痛和妊娠结局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4):98-98.

  [3]李艳.心理护理用于产科助产对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0):190-192.

  [4]舒新莲,熊倩.协同式待产心理护理模式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产前负性情绪及经阴道分娩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124-126.

  [5]周红琳.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对孕妇的不良情绪改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率的影响[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72-73+76.

  [6]陈小莲.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3):85-88.

  作者:张玲玲 单位:吉林省前卫医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