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期刊文献与传承问题分析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一、对音乐发展中民族融合问题的研究
在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后,其中有许多关于文章对民族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发展都难免会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不断的融合发展,渐渐形成现今的音乐形式。关于锡伯族音乐发展的民族融合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进一步总结出自身关于音乐民族融合的观点。锡伯族是善于模仿和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众多文献中,从中国民族乐理出发,杜亚雄《锡伯族民歌和满族民歌的比较研究》一文具有研究性,文章从作曲理论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新疆锡伯族民歌和东北满族民歌进行比较,以“旋律发展手法”“旋律线”“节奏类型”为例对比其他民族。文章通过细致的音乐内容分析,提出了锡伯族民歌和满族民歌之间的诸多共同因素,也是通古斯语族诸民族乃至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歌的共同特点。举出了大量的例子,对音乐的本质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其音乐特征与其他民族进行对比,分析手法专业复杂,得出各个民族相互影响的结论,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与上文跟据现存的表演形式和曲目特征与历史上其他民族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从音乐本质入手并得出结论不同,有一些文章根据现存于新疆伊犁地区的锡伯族音乐形式来反观锡伯族音乐的形式演变。王建在《锡伯族音乐在新疆吸收借鉴其他民族音乐的现象分析》一文中,以锡伯族西迁之后形成的戏曲体裁“汗都春”特征作为基础来分析其中其他民族的影响因素,描述了锡伯族民间音乐在流传和音乐创作中对其他民族音乐的吸收与借鉴,形成了如今的锡伯族民间音乐。从作品中分析外来因素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锡伯族民间音乐,这篇文章抛开传统民歌样本,以形式较为庞大的成套戏曲入手,其中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清晰。因为锡伯族音乐形式简单,内容并不复杂,因此产生了以音乐形态结合宏观分析民族融合趋势的文章,也是大多数以锡伯族民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章。在王建的另一篇文章《从民歌形态流变,谈民族融合发展——以新疆锡伯族为例》中,以新疆地区的锡伯族民歌为例,解释和说明了音乐发展中的音乐融合问题的存在和影响。文章提出民族融合是民歌旋律形态流变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聚居地、宗教、政权的更替,生活习惯、文化都会随着发生转变,这些因素都是音乐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抗力的,所以更印证了作者民族融合与民族形态流变的紧密关系。在这类文章中,这三例文章各有集中反应的特点,从音乐理论角度,总结其他民族对锡伯族音乐的影响;介绍音乐个体,用现象来突出音乐发展中民族融合的本质;以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为主,举例分析了锡伯族民歌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变化。这也代表了多数文章的基本形式,对于音乐发展来说民族融合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锡伯族音乐在这方面的特征体现的相对明显。通过举例和对比,探讨历史发展中音乐受到的影响和产生的变化,这些研究文章的出现也间接体现锡伯族音乐研究的多元性。
二、关于“西迁”后的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融合问题是各民族音乐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锡伯族生存地理现状的特殊性,从而延伸出一个特殊的研究课题,关于“西迁”。历史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西迁作为锡伯族历史中重要的转折点,对锡伯族文化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也包括音乐文化。而这一类别的文章是在民族融合问题的基础上,衍生出对锡伯族音乐在经历过西迁这一历史变化音乐形式文化的变迁和西迁后在两地产生的不同发展情况的探讨,主要是西迁对于锡伯族音乐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的研究。首先是以小见大,以单一曲种西迁后的不同表象为例。因为西迁导致其中一个地区的文化消亡,间接体现这一历史现象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之七)锡伯族萨满音乐》这篇文章在这个类别中属于比较有特点的文章,文章对锡伯族萨满进行举例和详细介绍,通过实地考察记录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这一类音乐的特征,也间接总结出了锡伯族萨满音乐新疆地区保留,东北地区消亡的现状。这说明了地域环境对民族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上文是以实地考察为主进行的探究,而在韩育民《锡伯族念唱调探析》一文中,则是以“念唱调”(又名“朱伦呼兰毕”)说唱艺术形式音乐体裁作为例子,来表述西迁对于锡伯族音乐内容方面产生的影响。其作品多表现了表现出了锡伯族人民保卫边疆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经历过西迁这一历史事件后,锡伯族人更是团结一致保卫祖国这点也体现在了不同作品内容中。锡伯族人将他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用这一特殊的形式记录和传承了本民族的历史,这也是西迁对音乐内容影响的突出体现。两篇文章都通过个别音乐体裁来进行分析和探讨,间接对比和展现了西迁后两地锡伯族音乐的不同发展,由现实体现民族历史的意义。前两篇例子是根据个体现象对西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而王州的《锡伯族西迁与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的变易性和传承性》这篇文章则是从全面来看,对比西迁前后锡伯族音乐的不同形态,探讨了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的变易性和传承性问题。文章从现存于辽宁、黑龙江两省的锡伯族民歌和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的锡伯族民歌,分析其对不同民族的吸收和变化。以西迁后地域分化为节点,两地锡伯族音乐朝着不同方向各自前进,使得锡伯族音乐文化更加丰富,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也有一部分文献是以锡伯族音乐文化变迁的过程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描绘出锡伯族音乐文化在西迁过程中的变化。西迁这一历史史实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分居两地的锡伯族人民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各自发展。通过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了解到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地域、历史、文化都可以成为对音乐产生影响的因素,而正因为西迁的影响,锡伯族音乐文化产生了现有的多样形态,这也是现今锡伯族音乐的一大特色,故也成为研究者们不断探究的动力和方向。
三、对锡伯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探讨
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类的文章多是以介绍锡伯族音乐特色和呼吁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涉及到的音乐本体研究不多。一部分文章以介绍锡伯族音乐文化和音乐特色为主,呼吁大家注重和保护本民族文化。另一部分从现状出发,探讨了有关锡伯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问题。这些文章既展示了锡伯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也同时对当今社会热点话题“民族文化保护”进行了探讨,也引起了广大读者对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问题的思考和重视。从田野调查了解到的锡伯族音乐现状出发,肖学俊、韩芸霞《论锡伯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性保护》这篇文章介绍了锡伯族音乐文化在新疆伊犁地区的现状从而引出传承和保护的问题。文章作者介绍了他对新疆当地锡伯族音乐现象的记录情况,传统资源的流失、传承队伍年龄的老龄化、语言文字能力的弱化都是锡伯族音乐文化日渐衰弱的原因。文章中因为表述了传承性保护问题,近年来当地政府对锡伯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做出的政策和努力,也呼吁我们新一代的锡伯族人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使其能够发展和传承下去。针对于沈阳沈北地区的锡伯族音乐现状研究则有关意宁的《重塑、反哺的传统——基于口述资料的沈北锡伯族音乐舞蹈历史与现状研究》一文,通过采访梳理沈北地区锡伯族音乐现状,包括沈北当地“重塑”的灯官秧歌,以新疆现存的锡伯族音乐来“反哺”沈北地区已经消亡的锡伯族音乐文化,由此达到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是锡伯族文化特有的一种传承方式。但由此也反映出了无论是新疆还是东北沈阳,锡伯族音乐文化都在逐渐落寞,民族音乐的民间传承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是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人类学角度出发的董丽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锡伯族民歌》一文中,在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本方针视角下来看锡伯民歌保护的问题。文章从保护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锡伯族民歌的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锡伯族民歌的保护与利用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现如今传统文化保护的基本态度和解决方法。文章涉及范围广泛,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但却具有沈北地区锡伯族音乐研究大众的普遍性,因为沈北地区音乐内容的消亡,文章涉及到的音乐只有历史资料形式,与音乐的相关度较少,多数涉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分类的史料探究。这类文章涉及范围较为广泛,都体现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确实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所影响,这更加突出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多数文章提到正是因为锡伯族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因为对现状的了解,就更加应该被保护和传承。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润色、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