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仁创编译转载

  • 2019.11.04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给高职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人才需求背景下,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需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做出调整,本文通过分析战略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教学要素,构建适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一、“一带一路”与国际护理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第七条“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明确指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护理领域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护理理念、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按照国际交流部署和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与健康合作要求,加强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

     二、英语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

     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为顺应国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具有外语应用能力及与人合作交流能力、能够胜任国内涉外医院护理工作或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护理人才。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以涉外护理专业未来职业需求的英语能力为导向,构建系统的、生态化的英语课程体系,通过培养学生实用外语语言知识和专业外语技能:临床护理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和合作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护理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医知识,推动国内及沿线国家医疗事业交流与发展。

     三、现阶段高职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通识英语和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专业用途英语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EGP课程以培养英语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为目标,一般在高职院校设置为《大学英语》。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涉外护理专业在校学习2年,第1学年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共128学时。学生入学时,英语能力参差不齐,80~120人的大班授课使教师无法顾及教学对象差异性,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差;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动机普遍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课程内容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ESP以培养岗位或行业英语能力为目标,强调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ESP课程一般设置为医护类相关英语课程,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在涉外护理专业第2学年开设《医学英语》《护理英语》,共计128学时。ESP与EGP课时比例1∶1。笔者在2019年5月向涉外护理专业2017~2018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问卷主要调查英语课程设置、ESP课程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师资满意度,其中课程设置和ESP课程学习动机调查、教学内容调查结果如下:98%的学生希望加重ESP课程的比例,认为“医护类英语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87%的学生学习动机为“考证需要”,64%的学生为“工作需要”,23%的学生为“境外就业需要”;87%的学生认为EGP和ESP课程没有衔接,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脱节;68%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词汇量大、难度高,学习吃力。

     四、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科学、系统、合理地调整课程框架体系。(一)优化课程设置。1.优化英语课程。优化公共英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英语选修课程的结构比例,增加ESP课程在英语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调整课程开设进度,第1学年EGP和ESP基础课程同步开设,优势互补,有效衔接;第2学年开设ESP提升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教学对象不同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最终形成难度递进的阶梯式英语课程体系。表1为涉外护理英语课程模块。2.开设实践类语言课程。通过听说实训强化,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3.开设中医类英语课程,体现“人文性”教学理念。基于“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战略手段,要提高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必须重视中华文化的输出。中医药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切入点,能够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因此在英语课程中设置中医英语课程,能够启发学生借助中西文化对比创新思维,培养跨文化敏感度、包容性。4.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纳入医护英语考证课程。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为医药卫生人才的英语能力培养提供客观的测试评价,成为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医疗单位员工招聘、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作为在校医学生ESP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依据之一。根据METS标准设置考级类课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考促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二)根据语言课程特点,确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公共英语》:学生能够掌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医学英语》:学生能够掌握医护类职业典型工作过程中的基础医学知识及词汇,形成语用意识和交际意识。《护理英语》:学生能够掌握国际先进的护理理念及用英语进行护理行业中核心的日常操作。《医护英语听说》:学生能够进行常见医护话题的交流;描述护理操作及过程;阐述案例及表达个人观点。《中医英语》: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基础的中医理论并进行简单的中医护理操作。《一带一路国家社会与文化》:学生能够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民生情况,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三)突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临床环境中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突出英语语言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专业英语竞赛,如国际级英语护理操作大赛,开展院级医护英语朗诵大赛、临床情境话剧大赛等,以赛促学,学生通过竞赛能够积累语言实践经验。(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行业需求分析为基础,突出ESP课程外语和职业融合的特点,科学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探索教学策略在高职医护类英语课程的实践应用。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并达到教学目标。涉外护理英语听说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内容为以临床环境的医、护、患交流为载体的语言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创设虚拟的临床环境,利用丰富的语料库进行有效的语言知识输入,开展丰富的语言类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协作、体验,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输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2.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TBLT)。TBL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核心是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就是“用语言做事情”,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英国语言学家J.Willis在《任务型学习框架》中,讨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前任务(Pre-tasks)、任务环(task-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三段教学模式,适用于护理操作类英语教学内容,如用英语进行基本生命体征、临床检查的操作等。课前,教师设计任务、引入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主动构建知识框架;课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指导评价,并设计课堂练习任务巩固知识理解;课后,教师设计拓展类任务,学生通过录制短视频、微信语音互动等形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基于任务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用语言做事情和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中问题的能力。(五)培养复合型“双师”人才。通过整合校内资源,打造跨专业的培训课程,鼓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结成互助学习伙伴进行跨专业学习,拓宽自身知识结构的宽度,完成由“语言教师”向“语言+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转型。(六)建设医护英语精品资源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英语教学资源内容。整合校内、高职类医护院校ESP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共享国际医护英语资源,收集医护英语教学视频、课件、考试素材,建设活动库和考试题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库.

     作者:张莹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仁创编译专业,专注,为您提供SCI论文润色,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