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药专利技术创新机制研究》-仁创编译转载

  • 2021.04.29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sci期刊推荐资讯。

  摘要:高效的专利技术创新机制对于中药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专利分析法发现重庆市在中药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拥有量与有效性等方面的不足,透析不足的机制诱因,进而立足于重庆本地产业现状、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建议该市构建中药专利技术创新机制以促进产业发展。该机制的主要内容是高质量中药专利技术创新的激励、高价值专利的认定与管理;在机制实施中,主管部门应通过协调彼此职能来发挥行政主导作用,行业组织宜为中药企业探索专利技术创新模式提供平台服务。

  关键词:中药产业发展;中药专利技术;中药专利技术创新机制

  1专利技术创新对于重庆中药产业发展的促进

  1.1中药产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

  中药产业是我国的民族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的关注和影响力正不断加重,这对于中药企业的产品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以往的核心中药产品外,配套的延伸产品的研发也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市场的竞争已然逐步转化为企业之间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尤其是随着中药市场的国际化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中药技术研发水平落后、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滞后等因素制约着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也影响了中药企业的经营绩效及市场竞争力,甚至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1]由此技术创新对于中药产业的推动作用日渐凸显。从本质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在政策驱动、行业引导和内部管理基础上,应用创新的知识、技术与工艺并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实现市场价值优化的过程。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这为重庆市的中药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谋求发展提供了法律与政策支撑;同时重庆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这为该市业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本文旨在从专利分析的视域提出市内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建议,以期优化业内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而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1.2专利技术创新对需求的回应

  在协同创新理论视野中,专利等智力成果的研发及应用状况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与发展的重要指标[2];同时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专利机制是技术创新赖以开展的规范依据。依据机制中药企业能在一定期限与地域内对技术创新享有垄断性收益,从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充分激励。譬如笔者通过初步利用incopat检索2010-2019的数据,共检索到中药专利557983件。如图1所示,仅山东的专利申请量就占据了全国的12.33%,安徽、江苏、广东等省市的申请量同样不容小觑,这三个省份的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21.37%;同时如图2所示,近年来,美国、韩国、日本的中药专利申请量占全总量的44.08%。由此可见,专利驱动下的技术创新对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凸显,这为重庆市通过类似路径发展该产业提供了借鉴。而通过对中药专利总体申请量进行分析,分别比较我国各个省市和各个国家间的专利申请量并进行分析,能够掌握中药领域当前发展的普遍态势,找出重庆市中药领域专利的发展不足。据此笔者在本文将通过检索数据与实证对比为手段的专利分析,剖析重庆市专利技术创新现状对于中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且明确中药企业的研发重点与方向,进而探索通过促进中药专利技术创新来发展产业的路径。

  2市内专利技术创新现状下的产业发展困境

  2.1市内外中药专利技术创新现状的对比

  专利的申请量与授权量能够体现出产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当前重庆市的中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本地中药企业亟需中药技术的创新来促使重庆市中药产业能长期健康发展。然而如图3所示,当前重庆市的中药专利年申请量维持在700件左右,仅在2015年出现过申请高峰;而专利授权量则维持在年均300件左右。由图4的检索结果可知,重庆市的中药企业拥有的专利并不多,企业拥有的专利占比为41.5%,个人占比高达30.24%,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占比为20.65%。因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个人缺乏一定的实施条件,企业是将专利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主力。由此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中药领域内产学研合作的效率来实现专利的价值,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有效性方面,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总量的28.55%[3],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中药领域专利的失效率为36.46%,而重庆市的专利失效率更是高达48.89%,近一半的专利不能得到维持,专利的质与量都存在明显的不足[4]。由此可见,位于西南地区的重庆拥有资源优势却未能实现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中药资源浪费现象尤为突出,中药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还远远不够。

  2.2市内现状之成因及对中药产业发展的阻碍

  重庆市中药专利技术创新的前述不足主要源于相关机制的欠缺,这阻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目前重庆中药产业的专利技术创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发挥得较为明显的省份,几乎都有专利创新的激励制度。以山东省为例,该省的地方立法机关于2015年5月制定了专利奖励办法,并授权专利局根据办法制定细则。在激励性政策的推动下,该省中药产业发展一直趋于领先。与此类似的是,安徽省与广东省分别于2018年12月与2019年9月发布了《广东省专利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及《安徽省高价值专利项目评审和管理办法(试行)》。相比较而言在重庆市内,这样的激励性政策规范较为缺乏,从而难以对中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专利创新机制的实施力度不够。在系统论视野中,中药产业的专利技术创新是由创新机制的设定、机制的实施及实施的绩效评估等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而机制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绩效高低除取决于机制内容的完善程度外,还与其实施方式存在关联。按照实施者身份不同,专利技术创新机制包括行政执法、行业引导与企业自律等。在重庆中药产业的专利技术创新领域,前述三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在行政执法层面,当前重庆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相关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以及促进专利的运用等,而知识产权局专利代办处的职能是审批中药专利,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能审批中药新药。专利的审批以专利授予的三性为标准,而新药的审批则以安全质量为标准,两个主体部门缺乏相应的合作协调机制,中药领域的技术创新势必受阻;从行业引导方面而言,由于专利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服务职能未得到切实发挥,重庆市并未发展行业内应有的优势,与之相对应的中药资源并未得到整合,这使得中药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是重庆市的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较低且未充分发挥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作用,这也导致重庆市中药全产业链质量不高、融合度还不够紧密;从企业内部管理而言,市内中药产业内的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尤其是专利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这阻碍了企业从高校获得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甚至使企业的技术创新频频受阻。

  3重庆市中药专利技术创新机制的构想

  3.1机制内容的具体构建

  重庆市内行政机关可以做如下的制度安排,从而为专利技术创新来促进市内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第一,通过行政奖励等途径促进高质量的中药专利技术的研发。市内行政机关可借鉴广东省的做法,通过制定专利奖励办法,由政府对中药等领域的高质量专利设立专门奖项,并制定奖励申报及授予的条件,由市级财政对奖金进行列支。在实施奖励机制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注重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与中药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此来引领中药产业向专业化与链条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进行专利奖励中,行政机关应明确自身的权力边界。从本质而言,行政奖励属于政府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市场的手段,由此在实施奖励办法时,行政机关应尊重中药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通过政策激励来促进业内企业的良性竞争。第二,通过行政确认对高价值中药专利进行认定与管理。基于高价值专利对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特殊作用,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与科学技术局等行政机关可以参照安徽等省份的做法,对中药等产业类的高价值专利技术设定评审与管理办法。

  3.2机制实施路径的探索

  在政府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下,中药专利技术创新的激励性政策需要由重庆市的行政机关、行业组织与企业通过协作来实施。为发挥行政机关的主导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专利代办处、重庆中医药管理局以及重庆市科技局等部门有必要协调彼此的职能,以此来提升中药专利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中药产业发展。譬如,对于高价值中药专利的认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可以由专利代办处与中药管理局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来协同进行。为了对中药专利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提供行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研发主体与中介机构需要通过加强协作,打造中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技术型中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提供中药数据库,从而实现整合重庆市中药领域资源的目的。毕竟通过建立中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重庆市能够有效地整合高校、中药企业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优质资源,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平台的主要职能是促进中药专利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譬如中药企业可以利用平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许可转让等多种专利实施的方式,将中药技术与市场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专利创新的质量。重庆市中药企业应通过提升内部的专利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完善中药专利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为实现中药企业内及企业间的专利技术的协同创新,市内企业应合理有效的制定专利战略,从而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譬如企业可充分发挥重庆市的地理优势,通过制定与实施专利战略来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如,中药企业可加强在研发环节的投入,改进设备,提高创新意识,加强与当地药农的合作,重视技术创新的源头,注重全产业链的发展,以实现中药技术的高效产出;此外,重庆中药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时注重专利的有效产出,在立项、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加强对专利技术的管理,从而达到强化中药资源的利用和发挥中药产业的优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雪飞,袁红梅.中国中药领域专利情报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04):379-384.

  [2]HuMC.Technologicalinnovationcapabilitiesinthe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industriesofJapan,Korea,andTaiwan.ResPolicy,2012,41(3):p.541-555.

  [3]秦宇龙.壮丽70年中医药发展成就巡礼中药现代化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1):149.

  [4]郭越,汤少梁.专利保护视角下我国中药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07):520-523.

  作者:陈瀚洋 李仪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 重庆大学法学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