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混合式对分课堂在生命科学的实践》-仁创编译转载

  • 2020.10.09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sci论文修改资讯。

  摘要:混合式对分课堂是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和适用于高校生命科学类学科教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作者在分析高校生命科学类学科教学现状和课程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和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的具体操作,并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混合式对分课堂可以有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对促进学生生命科学类学科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对分课堂;生物化学

  生命科学类学科,如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这类课程往往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课程.近年来,随着“生物热”的影响,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的增多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且,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提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和新媒体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有效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成为生命科学类学科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并在知识社会创新2.0的推动下,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1],从而实现教师进行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和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的“五位一体”教学新范式[2].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提出一种交互式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3].与传统教学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对分课堂在强调讲授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独学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和通过讨论建构知识体系.对分课堂主要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3个阶段,因此,对分课堂也称PAD课堂[4].如果这3个环节在同一次课内完成,则为“当堂对分”,在两次课内完成,则为“隔堂对分”.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及内容合理选取对分方式.对于隔堂对分,其主体程序框架为将课堂的时间进行对分,一半用于教师对核心知识讲授,另一半留给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结果的呈现,学生利用课后隔堂的时间根据讲授的留白及教师布置的任务或项目查询相关资料独自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5].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在P-A-D各环节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或学习,便能很好的将混合式教学理念融入对分课堂,实现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构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在对分课堂的主体程序框架下进行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还能使学生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连贯式学习,同时实现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由此可见,混合式对分课堂或B-PAD(Blending-PAD,B-PAD)是一种以对分课堂主体程序框架为基础,并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而进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且课前、课中、课后相连贯的交互连贯式教学新模式.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要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对分课堂,首先要具备具有交互式功能的网络或移动平台,并在平台上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平台至少应包含教学大纲,学习课件、教学微视与其他配套资源,以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知识拓展、话题讨论等方便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互动的资源和模块[6].笔者认为,以对分课堂为基础的“对分易”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7].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课后内化吸收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平台,可以说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教师实施线上、线下的交互式教学和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对分课堂的PAD三大主体程序框架下,以隔堂对分为例,一次完整的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90min,45min/节)常是第一节课对上一次课程内容的讨论,第二节课教师对新授知识重难点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在讲解完成后的时间及课后的时间结合讲解内容和线上资源学习,并以问题、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达到知识的内化,进而以撰写“亮、考、帮”的方式体现内化效果,为下一次课的讨论做准备.“亮”,即亮闪闪,就是学生亮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亮点,这个亮点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最深入、理解最透彻的内容及学习过程的感悟与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考”,即考考你,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化的效果列出在讨论阶段需要参与同学之间或不同小组之间相互考查的题目.“帮”,即帮帮我,主要指相互帮助解决彼此在独学内化阶段没有理解的内容,然后在下一次课的讨论环节在小组内相互帮助或者跨组帮助那些对问题没有理解的学生,促进自身及对方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内化吸收[8-9].在这样的主体程序框架下,学生要想在每一次课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在课前,即上一堂课的课后通过查询资料或通过在线学习内化吸收好上一堂课的内容,如此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直至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束,如图1.最后,由于混合式对分课堂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而进行的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混合式对分课堂就可以对学生的各学习环节进行全面且多元的评价,基于“亮、考、帮”独学内化的自我评价,基于讨论的课堂实时记录、同学及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基于学习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统计、小组学习档案、课堂实时评价、阶段性评价等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及基于期末综合测评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过程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从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2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应用分析

  本节中,笔者将以生命科学类重要学科之一的生物化学教学为例,详细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生命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学科.学生通过本学科课程学习,可以了解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原理,从而为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生物化学原理以及生物学研究基础理论和技术打好生物学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为现代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该课程除导论课外,共分为18个模块,由于每个模块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如果按照传统“讲授式”方法由教师对每个模块进行讲解,而缺乏课内外互动和内化吸收机会,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有难度,也感觉枯燥,导致学生很难从批判性思维去理解生物学原理,并顺利有效地开展生物化学实验.因此,笔者尝试将混合式对分课堂引入该学科教学.首先,根据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结合要求,教师根据生命科学类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以生物大分子(糖、脂肪、核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代谢变化规律、分离分析方法和技术以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为主线划分为糖代谢、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核苷酸和核酸、分离技术与方法等模块;以及以遗传物质的流动规律为主线的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模块.接下来教师根据各模块内容,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列出教学重难点内容,并设计讨论问题,然后将这些内容与所有可以辅助学生学习模块内容的学习资源,如视频、论文、链接、报刊杂志材料等全部上传到网络或移动学习平台,如对分易平台,学生在课前浏览这些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中通过线上学习进行知识内容的内化吸收做好准备.其次,在对分课堂的PAD三大主体程序框架下,要实现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环节应采取“隔堂对分”方式.具体来说,以一次课90min,45min/节为标准,第一节课的操作为学生对上一次课程内容进行分组讨论,第二节课教师对新授知识重难点进行讲解.以基因表达的调节模块教学为例,本次课堂教学的第一节课为组织学生对上一次课学习的蛋白质合成的整个生物学过程与合成后修饰模块内容进修讨论、汇报、答疑和总结及评价,第二节课再对基因表达的调节核心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运用“留白”的方式安排学生在课后对讲解内容通过线上学习进行内化吸收,并以撰写“亮、考、帮”的方式体现内化效果,为下一次课的讨论和接受新知识的讲解做好准备,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亮、考、帮”提交到网络平台,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讨论环节,学生随机或固定分组(4~6人/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团队推举或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如讨论的内容、解决的问题等.汇报结束后其他团队可对汇报内容提出疑问或看法,然后汇报的团队根据自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行解答,这不仅可以解答对分疑惑,还可以再次强化所学内容.团队汇报和提问结束后的时间主要为师生互动时间和总结评价时间,教师可以先对各团队进行互动提问,然后简单点评团队汇报及答疑情况,最后再次对重难点进行强调说明,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吸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在讨论环节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对上一次课程内容有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知识较为碎片化的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内化吸收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平台以其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但可以促进自身知识的内化吸收,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的答疑和总结阶段提供参考.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线上、线下教学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的各学习环节进行全面且多元的评价,如形成性评价方式方面可以基于“亮、考、帮”独学内化的自我评价,具体评价方式为学生“亮、考、帮”撰写内容及质量.基于讨论的课堂实时记录、课堂实时评价、同学及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具体评价方式为课程记录员的课程实录情况.基于在线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统计,具体评价方式为网络平台提供的大数据为依据.基于学习过程评价的小组学习档案、阶段性评价等,具体评价方式可以是组长评价或组员自评.终结性评价方式可以是基于期末综合测评的评价形式.这样,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混合式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给出比较科学、客观的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混合式对分课堂中依托教育技术的线上网络平台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还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帮助自身及时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调整,通过查缺补漏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提升欠缺的能力,提升为线下讨论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此外,线上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方便教师查看到学生对资源的查阅情况、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知识点测评情况等,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教师及时作出教学上的调整,还有利于教师方便且客观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评述与启示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的时间进行平均分配,一半的时间分配给老师讲授重点和难点的知识,一部分则分配给同学们以讨论和交流[10].另外在现在慕课、微课、视频资源容易获得的背景下,在课堂上不再是老师穷尽教材内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述,而是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线上的自主学习,给同学们一定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交互式讨论中,同学们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和吸收,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11-12].所以,混合式对分课堂是一种同时强调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和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五位一体”连贯式教学新范式,其核心理念为学习时间和权力的对分,即将时间和权力合理地分配给教师和学生,同时突显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地位.本文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为例阐述了混合式对分课堂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开展情况.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表明,混合式对分课堂的典型特征是守正创新,因为混合式对分课堂不但合理地吸收了传统面对面(F2F)教学的优势,还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发展创造教学新生态的重要作用,通过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使教学在更加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同时,实现了线上线下(O2O)的教学新生态,使教与学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其中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课后内化吸收课程内容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良好师生、生生互动平台,可以说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教师实施线上、线下的交互式教学和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连贯式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学习作用.有了网络平台的协助,才能使混合式对分课堂成为现实.

  作者:丁磊 丁福聚 余敏 崔清华 单位:云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重庆工程学院 外语教学部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