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生物地理学课堂教学策略》-仁创编译转载

  • 2020.10.08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sci论文修改资讯。

  摘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提出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针对生物地理学教学的问题和特点,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方向.文章以课堂教学策略为切入点,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构建与设计、课堂教学的管理等3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升和改进生物地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实施结果表明,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和策略运用效果明显,但对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精力付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计

  现今的本科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中心”.这并不是简单的以学生的要求为中心,而是强调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中心”[1].这一教学理念的风行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改变,是将传统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调整为“以学生参与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体验为中心”[2].教师的角色由课程的讲授者变为课堂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学生则由“听众、观众、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共同合作为主要方式,开展主动自主的学习和自我知识建构.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与共情能力,学习态度更加积极,错误率明显降低,即便是课堂的“游离者”也会表现得更好[3].另一方面,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课程教学要求[4],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强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使思维在交流中激活,知识在互动中生成.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地理学课堂教学模式

  1.1生物地理学的教学困境与需求

  物种的分布及物种的迁移扩散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近20多年,生物地理学已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从过去重点研究生物的地理分布[5],发展到今天致力于研究生命在所有可能的时间/空间尺度下的分布过程与机制[6].全球变化对生物地理格局的影响及生物地理响应,还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近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7].可见,生物地理学的教学,一方面必须体现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学生学习动机和意愿不强,本科生的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等现实问题,同时又受限于当前培养方案普遍压缩课程学时、学分的要求,形成了教学目标高、内容杂、学时少及教学难度大的突出问题.

  1.2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方向

  对照教育部对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8]:①学习目标应由低层次具体的目标变为高层次抽象的目标;②学习内容从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变革为多视角开放式的探究;③教学方法从直接讲授式变为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学生的学习任务从纯理论学术性的学习变为解决实际问题;⑤教师的作用从注重讲授到注重学生学习成效;⑥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⑦技术作用从准备好的静态数据变为提供实时的动态数据;⑧学习评价的重点从低层次的知识认知到对知识、技能、态度和素质全方位的考量.即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出发,通过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强化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

  2生物地理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下面针对生物地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的调整方向,围绕着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教学策略[9].

  2.1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2.1.1依循低阶到高阶的学习规律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重组,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结合的尺度,浓缩体系并精简内容,同时融入更多反映时代特征和学科前沿的新动态,重新建构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则采用“点-线-面”的方式,从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概念运用为线索,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区域生物地理格局的现状及预测未来的变化.教学中用“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用“科学探讨”深化思考、用“预测动态”激发兴趣,提升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教学安排的自由度[10].同时,将繁多的基础知识转变为课外阅读材料或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材料补充课程信息,实现课程教学兼顾广博基础与内容传承、前沿问题与创新思考的融合.2.1.2设计问题式、项目式学习结构围绕生物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如全球变化对生物地理格局的影响机制、生物地理各级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未来全球变化如何改变地球生物地理格局,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热点区域的确定*等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科学问题,设计项目式学习的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自主性、探索性、挑战性的学习.这种复杂的学习任务将多个知识点包含在一起,蕴含推理、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且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知识体系的架构,并且推进高阶专业技能的习得.

  2.2教学活动的构建策略

  2.2.1知识体系构建型的教学活动基础知识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后资料查阅等方式开展,而在课堂教学中则将重点调整为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辨析上.通过假设、列举、比较、替代、组合、类推、归纳等方法,以头脑风暴、推理辩论、思维导图、地图绘制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对于“生态幅”的概念,首先让学生用图示表达其对概念的理解,然后是小组头脑风暴法列举决定生物生态幅大小的各种因素,再归纳其属于内因还是外因,在此基础上,讨论怎样运用这个概念去推理分析生物潜在的地理分布范围.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引导集体讨论和点评是必要的.2.2.2实践能力建设的教学活动学生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能力,是生物地理特别是植物地理学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现在的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相对较少,生活经验比较缺乏,虽然有各类实验实习指导书籍,但在课程实验实习过程中,仍然发现学生的实操能力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制定野外调查的目标、提出野外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甚至在实地调研前,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预演野外工作情形,学生们很快能够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概念及理论掌握不够扎实、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实景演练”的学习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实践活动中应对问题的预案,可以有效地提升后续工作的效率和后续数据分析的效果.2.2.3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活动学生基于问题的项目式学习,一般都是复杂的学习任务,往往包括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分析、项目展示、汇报讨论和小组互评等环节,整合了知识、能力、素质、思政4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训练过程,这些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后作业,一般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由于项目式学习的内容跨度大、知识点多、任务多样,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行为习惯纠偏、参照对比反馈等学习过程,内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互助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同时也在合作过程中形成价值认同,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的.

  2.3课堂教学的管理策略

  2.3.1教学进度掌控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需要调整和掌控教学的整体进度,但这种进度需要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和课前答疑,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和聚焦后续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课堂教学也可以只针对教学难点和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地方重点讲解,以加快教学的进度.而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性问题,则适当增加教学课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针对授课班级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2.3.2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和设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任务明确的学习活动完成,而课堂当中则依赖很多具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确保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具体执行的学习任务.首先,设计一种沉浸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精力集中地投入学习.由于小组讨论学习是最主要的课堂学习方式,可移动可拼合的桌椅(圆桌更好)可以灵活地满足这一需求,如能够使用智慧教室,配备有随时可供学生交流共享信息的白板、投屏等则更好.其次,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遇到困难或困惑的学生以适当地提示与辅导非常必要,可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得以顺利推进.再次,课程中多次分组、定义小组成员特定角色或限定分工方式,可确保修课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集体讨论与学习.此外,应重视阶段性的学习评价,除了老师的课堂点评外,应更注重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互评与辩论.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全程有需要参与的教学活动或任务;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借鉴课堂的师生反馈,抓住进一步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对于学生内化知识理解,升华综合能力与高阶思维非常有帮助.2.3.3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运用学习工具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用以帮助学生思考.除了传统的黑板、白板、易事贴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也可以运用于教学当中.课堂上只要教学任务明确、教学节奏紧凑,可以让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实时查阅文献和资料.这种快速查阅,学生可及时获取并整理、归纳信息,整合升华成为新的认知,也是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使用手机进行诸如点名签到、教学任务分配、分组抽签、资料分发、课堂测验及实时试卷点评等,也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3教学效果与反思

  3.1课堂教学的变化表现

  生物地理学课程经过3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对课程接受程度的变化.课堂氛围的改善以及师生距离的拉近,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信心.首先,表现为课堂的抬头率变高,学生从“听课记笔记”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己“讨论总结”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虽然老师的讲授时间减少了,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得思考、讨论、记录、发言.其次,教学过程中重分组的常态化,使得每个学生都将不断地适应新的小组成员,根据成员的能力特点调整小组中分工和角色,从而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各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能很快感知到同伴学习带来的好处,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树立自信心,因而也更乐于交流分享.再次,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的热情,也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获奖率和获奖名次均有所提高.第四,后续课程的教师也普遍认为(赞同)这些学生在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

  3.2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而不是刻板和教条的[9].从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来看,教学内容的质量提升是核心,而内容的选择、设计和组织是关键.学习任务的选题应贴合实际,问题紧跟学科前沿[10],学生对学习才有兴趣,学习才具有挑战性.而教学策略的运用,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实时调整,这对于教师自身的能力、精力付出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适度,无论是智慧教室、手机、网络的使用,都不可简单化、形式化,课堂教学的组织清晰明确、任务落实到个人,方可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融入学习,提高学习的成效.

  作者:黄晓霞 和克俭 冯涛 唐珉 单位: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润色SCI论文、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