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期刊写作指导探讨》-仁创编译转载

  • 2020.11.25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sci论文修改资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意见》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指出要“鼓励支持和规范引导社会教育研究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聘请有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教师)、企业高层次人才等到教育科研机构担任专职或兼职研究员”。笔者作为一名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多次受邀作为教科研专家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中做专题讲座、课题指导、论文面批、听课点评等(以下统称“送培”)工作,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本文做一梳理。笔者认为,编辑送培不仅能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还能积极推动办刊与教研的良性互动,是当下提升期刊品牌竞争力的必要路径。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是个特殊的期刊类别,肩负着“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的重要社会责任,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智慧、方法的宣传、讨论、研究和传播搭建平台、创设时空条件,“教育期刊编辑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根据知网检索统计,我国数量最多的“学术期刊”为教育综合类期刊,有近800种,其中完全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有130种。“基础教育期刊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在当前依然发挥着突出而独特的作用。从一个较长时期预估,能够完全替代其职能的媒介尚不存在。”《出版发行研究》杂志2017年第4期曾专题策划研讨“教育期刊提升品牌竞争力”问题,其中陕西师大出版总社魏立安认为,对读者而言,基础教育期刊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两方面:能切实“服务”,满足教师读者的阅读诉求;能切实“引领”,促进教师读者专业发展和工作胜任力提升,“把期刊品牌建设落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根基上”。“一方面,汲取基地教师在期刊选题策划、稿件组织、内容评价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服务和指导办刊;另一方面,发挥期刊编辑在教研选题与写作方面对教师的指导作用,助力教师产生高水平的教研成果,扩大期刊优质稿源,提升办刊质量,提升研究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意见》还要求:“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引导鼓励开展政策咨询类、舆论引导类、实践应用类研究,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决策、制度和舆论。”“新时代要求编辑人才在保持传统出版业编辑能力诸如选题策划、资源整合、社会交往、案头编辑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牢牢掌握出版意识形态的素养,不断提高结合数字出版的能力、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整合能力、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营销能力以及知识分享时代的学习能力。”教育期刊编辑“送培”有两层含义,一是出版单位“走出去”,推动转化;二是中小学“请进来”,提供成果。编者和读者基于“双赢”的目标,相向而行。“走出去”体现编辑工作的特点——连接作者与读者,展示了期刊形象,还实现了期刊公益性质的知识分享与增值服务。“请进来”即读者“零距离”接触编辑,因为教研先行、科研兴校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一线教师需要有教科研的引领和发表渠道,教育期刊编辑正切中他们的现实需要。当下,送培“教研论文写作指导”“科研成果表达”是中小学教师最迫切的需求。基于此,笔者认为,“送培”编辑要牢牢把握“服务”和“引导”两个基本原则,展示素养,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讲课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对教育期刊出版形势有清醒且深刻的认识,能将教育宏观政策理解、中观课程教学和微观写作研究三者较好地整合;其次有主动学习、深度思考的品质,能针对教师听众认真备课,帮助他们解决专业发展中的困难;再次就是面对教师讲解、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近几年来,笔者以《教师专业成长从跟踪一本期刊开始》《谈谈“教、写、学、评”的一致性》《作者如何与编者对接》《守“正”出“新”话写作》《读写结合思辨品质》《例谈“好课”转化为“好文”的写作策略》《论文“三关”与精准投稿》《思维,看不见的竞争力》等为题,为省内外中小学教师“送培”,获益良多。编辑指导教师写作,要紧紧扣住教师受众的心理特点,抓住教师写作中呈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本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坦诚地谦虚地与教师们交流,做换位思考,做逆向推演和结果导向式任务驱动。归纳起来,笔者认为,编辑送培讲学应主要着眼于三个立足点。

  立足期刊特点,区分教师写作的三层需求

  编辑培训时该讲什么?编辑的身份和视角是教师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实际上教师对期刊、编辑的了解差别很大,也很有限——有的几乎没有读过杂志,更不要说写论文;有的对公开出版物没有概念,不能分辨出版物是否正规;有的在所谓包投包中的中介公司上当受骗;还有的抄袭投稿、撒网式投稿却还在苦苦等消息……当然,随着教师编制考试的难度加大、有效培训的密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教育学院的研究生进入中小学任教,这种最低级错误已得到根本遏制。虽然教育期刊编辑与教师的关联、交集甚至趋同的特点显而易见,然而编辑“以期刊为中心”的视野与教师“以课堂为中心”的视野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间接性。与一线教师、教研员直接面向教学不同,教育编辑通过审视、取舍教师的论文来了解当前的教育生态,还原教学情境,弘扬教育主张等。二是择优性。教育编辑接触的是优秀的教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创造者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是参训教师的身边人、榜样。三是多元性。教育编辑本身就是一个跨界工作,需要在政策与行政、理论与学术、实践与操作3个维度上设置栏目、组配文稿、策划选题等。所以,在参训教师的期待视域中,期刊编辑不仅是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指导专家,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观察者、参与者、研究者,更是课改政策的宣传者、方向引领人,送培编辑正是要树立这样的形象,帮助教师打开视野,提高站位,善于从上述3个维度中发现适合自己写作的选题,从而掌握教科研的写作技能。为了规划好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教育行政部门会设置教师荣誉(也与素质相匹配)台阶,一般10年为一个层级,共3个阶段:新秀、青优(“青年优秀”的简称);区学带(学科带头人)、市学带;市名师、特后(特级教师后备)等。送培讲学时一定要问清楚培训对象的层次,按“师”所需,雪中送炭。此外,站在期刊编辑的角度,笔者的“底线思维”是通过培训,将教师读者由原始基础做三类转化:从非读者向读者转化;从一般读者向忠实读者转化;从读者向作者转化。对于第一阶段的教师,编辑根据不同层级教师的关注点、根据当地教研水平的基础,设计讲课内容,在以下4个方面做好取舍或者侧重。一是论文写作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二是教科研论文的特点和种类。三是我国基础教育期刊的分类和评价。四是学术论文的一般写作要求。此外,有无发表经历、有无课题承担经验、对写作的兴趣程度等也要作为重要的交流板块,从而对参培教师的教研水平有一定的判断。对第二阶段的教师,在把握了与教师的“信息差”后,笔者会强调期刊的分类,如综合类、学科类、报道类、纯学术类、国家核心、省级核心等等。以《江苏教育》杂志为例,从版权页、三审三校制谈起,介绍主管、历史、荣誉、刊期品种、特色栏目、活动、融媒方向、微信公众号、征订方式等外在信息,让教师了解如何整体上认识一本学术期刊。进而谈栏目设置、选稿标准、规范要求等,目的是让教师知晓写作和投稿都要有的放矢,学会对标找差和“精准”。对第三阶段的教师,主要是在一些高研班的讲学中,笔者会介绍教科研写作的流程和方法,尤其注重读写结合的“过程写作”法,有时做面批,给出可参考的具体书刊,以较丰富的实战经验直接评点论文写作,甚至对较好的论文提出向某期刊投稿的建议。

  立足编校实例,抓住教师写作的三类短板

  教师写作的短板在哪里?追根溯源,有动机态度兴趣问题,也有缺乏训练和指导的问题,编辑送培的价值就在于能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评析进而指导写作。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稿件,存在选题新颖,有独创之处,但往往逻辑不缜密,表达不到位,客观性论证解释薄弱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观点(立意)方面的问题。如没有观点或虚假观点,有的自说自话、自创概念或观点却不能自圆其说,有的论证或证据不能指向观点,有的提出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等等。二是框架和证据方面的问题。有的子观点与总观点不匹配,有的证据陈旧、不足,有的引用理论却没有内化到行文中,有的牵强附会,使用的过程和方法并不能推导出结论等等。三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有的文气不通,有的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成分关系混乱导致逻辑混乱,语义重复、成分冗余等病句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审稿与加工的难度相当大,多数文章需要“深度编辑”“批判性审稿”,甚至违背编校流程的基本要求,在二三校次的时候还涂改得面目全非。究其原因,一方面,责任编辑的个人审、编、校能力还有强弱高低,业务能力越强的编辑审稿越严格、编校越细致,对刊发标准的要求也越高。另一方面,因长久以来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惯性依赖,教育期刊编辑缺少教师作者群体直接的交流和指导,往往躲在幕后闭门造车,与一线教师对接不足,导致绝大多数教师对期刊定位、编辑选稿、行文规范等不了解、不清楚。针对上述三种情况,笔者立足对比,眼光向上,以同话题或相同关键词的“好文”为例,例如被人大基础教育期刊社期刊全文转载的文章,例如课标组专家发表的文章,希望教师找到写作“最近发展区”“从模仿起步”。此外,笔者从每个人都要专业发展、都要写专业论文这个角度,自创了“六步法”,让教师换位思考,不厌百改,控制好自己的文稿质量,要能“投‘刊’所好”,保证中稿率。实践表明,参培教师最喜欢听编辑讲案例,就是从原稿到经过审稿、加工后的送审稿,再到刊出稿之间的比对,尤其是有批注版的案例。哪里改了,为什么这样改,改了以后是不是条理更清晰、逻辑更严密、表述更规范等。此外,用现场提交的文章实例评析、用投稿邮箱里的自投稿件的快速评析,进行举一反三的讲解。提供批注版的审稿版本,既能指出问题所在又有优化建议的版本,更是期刊编辑送培时的“服务”优势。编辑可以按文章分类(如调查报告、学术前沿、课例研究、教学随笔等)各精讲一篇,然后提供“泛读”案例。如此结合实例的评析,编辑无形中将来稿要求传递给读者,即教育写作要善于选对题、搭框架,善于有教学经验佐证,善于提升和总结,善于把握文体特点,善于用流畅清晰的文字表达观点,没有语病,重视标题打磨,等等。围绕这样的一些要求,往往讲课结束,不少教师已经默默收回自己的文章,表示“重写”。送培活动结束后,有不少教师会将二稿甚至三稿发送给期刊编辑,这时编辑要尽可能及时回复,培养有科研热情的潜在作者。

  立足思维本质,关联教师写作的三个动词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论文水平主要反映出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思考能力,文章的选题、立意(观点)是否着力解决教育教学的难点、热点问题,是否有相关文献总结和提炼的基础,是否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支撑,是判断论文是否有价值的重要依据。思维是论文的本质和灵魂。思维的深度反映在文章的视角、框架、解决策略甚至引用等方方面面。围绕“思”,教师可将教学、学习、写作关联起来,平时养成学习、阅读、思考和写作的习惯。写作是另一种教研,研究需要表达,写作促进思维;围绕论文的“产出”,希望教师关注三个“内外”:一是文章的内外,即重视文外的文献综述以及文内的言意兼得,文献梳理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基础工作和前提条件,文献梳理能厘清概念、开阔视野,凸显正文观点的价值。二是课堂的内外,即重视持久的学习和积累,向内注意读写结合,向外以问题导向做实践研究。三是投稿的内外,即修改到自己满意,向内有读者意识,向外做精准投稿。“立德树人”“学科育人”,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任,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不断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写入了2017年版课程标准,也就是说只有爱学习会思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思考的学生,同理,爱思考的教师能把“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融入日常,爱思考的编辑才能编发出有价值的文章,办“不同凡‘想’的期刊”,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这种信息要在送培过程中不断传递给参训教师。笔者将教师分为科研型、课堂型、师德型教师,当然界限不甚分明也没有厚此薄彼之意,仅是对成熟教师风格的一个大致分类。然而,从思维能力来说,科研型教师要比后两者高出一筹。正如人们熟知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并积极寻求解决路径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思辨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这是编辑审稿的第一原则,从逆向思维角度来看,这“三性”做得有欠缺、未能充分展示,就不能投稿。此外,“病句是思维的错误”,编辑还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行家,那么教师还需要锤炼语言,学习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从书面语言向学术论文语言转化,从感性言语向理性语言进化。编辑送培讲学的过程也是向教师们展示思维水平和学习状态的过程,所以,编辑要本着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原则,精心准备讲课内容,一方面,基于实例讲思维“三性”的时候,带着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做评析,还可以做延伸——主题延展阅读、好文赏析共读、前沿话题拓展、子话题延展等,让教师掌握思维如何发散性开掘;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关注思维训练方面的方法,如思维导图、六顶思维帽、多元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认知思维过程等学习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一些易知易会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教育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网上学习变得异常便利,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中捕捉选题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善于多维度地了解教育工作,从而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真正地与编辑、期刊的所思所想“同频共振”。总之,思想指导行动,行动源于思考,送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深度思维,推动教师参与教研热情,从源头上推动教师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结语编辑作为“送培专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三种路径:(1)编辑部与区域性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学院、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大型集团校等签订“教师教育战略发展协议”,组建各类特色班。(2)编辑参与有教育行政职能相关部门组织的专项活动,如笔者参加过盐城师范学院承担的国培项目、江苏省师培中心组织的青年教育家培训项目、省教科院领衔的Stem课程课题研讨等。(3)在由编辑部主导、主办、参与的各种经营性或公益性活动中,将“论文写作指导”作为特色环节嵌入其中,成为活动亮点和特色,例如江苏师范大学举办的“苏师论坛”活动,每一届均邀请两三名全国知名的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介绍他们所在期刊风格、投稿须知、选题方向,再如《江苏教育》编辑部组织“教海领航”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等,以特色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今年年初,“英语学习教师版”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由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研制的《2019年中国K-12英语阅读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专门分析了“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指出“2019年教师参与较多的学习活动是‘课题研究’及‘专家指导’,这两项同样是教师未来期待参与更多的提升方式,表明教师认为专家指导及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教育实践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寻求破解教育难题的有效策略和办法”不仅是教科研工作的要求,更应成为编辑人的自觉。“服务即宣传”“宣传即影响”,知识分享时代的基础教育期刊的品牌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我们倡导编辑“送培”,因为最直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得到引领,倒逼编辑提升内功,同时树立了期刊良好形象,为办刊带来了声誉,更为切实培养读者、作者,盘活办刊资源注入了源头活水。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期刊投稿,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