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草原畜牧业存活和走向有用对策》-仁创编译转载

  • 2020.11.17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sci论文修改资讯。

  近几年,各种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内蒙古广大牧区不断涌现,成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鲜事物,并在广大牧区及草原畜牧业经营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实际了解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及其积极作用,2009年6月下旬,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部分牧业旗县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下面就以锡林郭勒盟DW旗EJNR镇HGB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案例,分析其产生、发展、实际困难及未来走向。

  一、关于DW旗EJNR镇HGB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一)HGB嘎查基本情况

  HGB嘎查地处DW旗EJNR镇境内,是一个草场退化比较严重的牧业嘎查,嘎查有170个牧户,120万草场。上世纪90年代末,嘎查牲畜头数达到7400多头只,但受1999-200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嘎查牲畜头数缩减至30000头只左右。结果,牧民生活质量迅速降低,有50多户牧民成为无畜户,牧民生产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二)HGB畜牧业专业协会及合作社的成立和现状

  1、HGB畜牧业专业协会及合作社的成立

  面对草场退化、牧业生产日渐艰难的情况,2003年1月23日,以嘎查书记浩毕斯哈拉图为首的8户牧民自愿联合,以16000元的入股资金成立了HGB畜牧业专业协会,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当初,协会根据本嘎查没有打草场,牧民每年从外地大量购置饲草料的实际,仅以降低牧民饲草料支出为目的,放弃牧户一家一户开发饲草料基地的做法,开发种植200亩饲料地,开始走上牧民自家种饲草料的路子。刚开始,牧民不会种植饲草料,只能从外地雇用农业技术人员;后来协会专门派2名年轻牧民到外地学习饲草料种植、收割及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很快把种植饲草料的全部过程自己承担,节约了雇用农业技术人员的费用。就这样HGB畜牧业专业协会开始了为牧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工作。协会成立后,通过统一种植饲草料、统一购置兽药及牧业机械、统一搜集市场信息及时销售畜产品、整合草牧场轮牧经营等方式,大大降低了牧民生产成本。于是,协会成员从2003年的8户逐年增加,到2009年时已达到70户,其中36户为入股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后,协会11名成员联合成立了HGB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在旗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但协会与合作社没有完全分离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协会入股的36名成员仍参加合作社利益分配,合作社仍对协会的全体成员提供原有的服务。目前,该合作社拥有乌珠穆沁绵羊34937只,乌珠穆沁山羊5473只,乌珠穆沁牛880头,西门塔尔牛115头,287匹马及70峰骆驼。

  2、合作社的主要服务工作

  经营200亩饲草料基地

  除协会成立最初两年雇用外地人种植饲料地外,都是牧民自己种植管理。其中,政府以项目形式配备了价值约46万元的机井、高压电线、拖拉机、割草机等机械设施。目前,草料地青贮亩产5000~6000斤,基本能满足成员饲草需求。服务方式从最初的以远低于市场价格提供给协会成员,转变为以市场价格或略低于市场价格提供给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盲目种植转变成订单式种植经营,有效解决了年景好、饲草无人要,年景不好、饲草供应不足的情况。

  建立2处种公羊基地

  2005年协会举办了种公羊交易会,真正开始了协会经营种公羊的工作。种公羊基地建立过程中协会得到了政府30万元的项目投资,建设棚圈、车库等基础设备。由于最初的1处种公羊基地(600只)无法满足成员及周围市场需求,今年又建立了1处基地,培育优良品种的种公羊,届时能够满足成员需求。目前,合作社已建立的2处种公羊基地由2户牧户(专业户)经营,负责乌珠穆沁优良品种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并向成员提供服务、外租及销售。据负责人介绍,该合作社已从自治区农牧业厅获得了建立种公畜选培基地的资质。

  整合40万亩草牧场,以轮牧方式利用草场该合作社与嘎查合作,围封了40万亩草牧场,并整合40万亩草牧场,以轮牧方式利用草场。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出售畜产品合作社实行流动性资金制度,用于统一种植饲草、兽药等日常性生产支出,减少中间成本,降低生产费用;并根据市场信息,统一销售畜产品,避免信息不对称或二道贩的获利,增加牧民收入。提供信息服务合作社在旗所在地设立联系点,专门负责搜集市场信息、提供信息服务以及为牧民进城办理各种事情提供便捷服务。经营旅游点合作社4名成员在旗附近开办了“HGB旅游点”。

  3、合作社的制度安排

  HGB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仅与其他专业合作社相同设有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还有自身特有的一些制度安排:

  入股成员与普通成员

  协会成立后,HGB协会把成员分为入股成员和普通成员。入股成员,即2500元作为一股向协会入股的成员。牧民可以以现金、草场、牲畜和劳动力入股,把入股资金作为协会(合作社)流动性资金,用于协会(合作社)临时性生产支出。入股成员以入股程度参加合作社利润分配。普通成员,即非入股成员,协会(合作社)对他们提供与入股成员同样的服务。协会(合作社)全部服务项目首先向协会(合作社)成员提供,在此基础上可以向非成员提供。

  建立种公羊专业户牧民可以把种公羊按500元作价入股,协会(合作社)把入股种公羊转让给专业户,建立种公羊专业户;专业户拥有经营和收益权,承担所有经营成本,获取效益;专业户向成员提供有偿服务(以前一年一只种公羊租金150元,2007年后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并通过成员大会使其租金提高至300元);合作社负责种畜场的基础建设投入,并对其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即专业户必须保证种公羊膘肥、成员需求的优先满足、租金稳定等等;专业户向合作社上缴管理费用(这种收费制度从今年开始实施,并根据专业户收支情况收取5000-10000元的管理费);专业户相互联合。入股成员参与利润分配,全体成员享受合作社所提供的所有服务虽然只有11户成员登记设立了合作社,但原协会36户入股成员共同参与合作社利润分配,全体成员享受合作社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分组

  合作社与嘎查合作,把全嘎查170户分成7个组,每个组安排一名合作社成员,负责宣传、组织工作;合作社推荐成员参加组长选举;组在嘎查、合作社与牧民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把牧民的畜产品销售、购置饲草料、购置兽药等需求、要求传达给合作社和嘎查,并把嘎查、合作社的信息传递给各个牧户。这与过去的生产队的做法相同,有效吸收了其积极因素。

  4、合作社远景

  今后,HGB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根据嘎查草牧场及牧户居住情况,再把合作社规模扩大至全嘎查的基础上,整合草场,实现嘎查内部的轮牧;另一方面建设种畜场。其中包括:

  整合全嘎查草场,拆网围栏;牲畜提质增效;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加工销售畜产品;经营旅游点。

  当然,其中一些项目已着手实施,但规模仍小,仍不稳定,还处在试验性阶段。

  (三)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在草原生态严重退化、牧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恢复草原生态的难度较大;

  2、购置饲草料等生产资料的流动性资金严重缺乏;

  3、搭建棚圈、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

  4、牧民急需接受培训,特别是一些应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中老年牧民或接受能力较低的牧民希望得到参观学习的机会等。

  (四)HGB畜牧业合作社成功之处或值得借鉴之处

  1、合作社(协会)+嘎查+牧民相互渗透、互相合作、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首先由于HGB合作社是根据牧民自身需要,自愿组织建立的组织,完全代表了牧民想通过合作社解决现实困难、获得利益的想法。另一方面,合作社与嘎查合作把嘎查40万亩严重退化草场全部围封,并把40万亩草场通过轮牧方式联户利用;通过项目资金向合作社成员倾斜、轮牧户倾斜等措施鼓励牧民进入合作社、整合草牧场、轮牧经营。此外,合作社有些服务项目向嘎查全体成员提供方便或优惠,让合作社的服务面覆盖全嘎查,以此鼓励牧民进入合作社并带动嘎查工作。甚至,合作社成员以及合作社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没有局限于本嘎查,而是扩展到其他嘎查、其他苏木镇甚至是其他旗县。

  2、政府支持及项目资金的投入对合作社成立之初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合作社成立之初,政府先后向合作社以项目形式投资近80万元,对合作社建立饲草基地和种畜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对牧民自愿组织建立的合作社初期发展而言,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政府项目投资对其平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把种公畜承包给专业户,分离经营权、所有权与监督管理权,从而有效解决了种公畜由集体经营的弊端。过去所采取的种公畜由集体经营的方法,虽然在牲畜改良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使得集体经济严重受损。根据这种情况,HGB畜牧业合作协会采取了种公畜专业户经营的方法,并实行经营权、所有权与监督管理权相分离的做法,有效解决了种公畜集体经营的弊端,使合作社、专业户及牧民共同受益。

  4、由于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广大牧民的拥护,实现了合作社(协会)为牧民服务的宗旨。合作社(协会)一成立就非常关注降低牧民生产成本的问题。他们通过开发饲草基地、整合草场轮牧、贫困户草场嘎查内出租、联户经营节约劳动力和基础建设投入、统一购置兽药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购置饲草料、租赁草场、雇用劳动力、基础建设重复建设、购置兽药方面的生产成本,获得了广大牧民的拥护,进而其规模及覆盖面逐渐扩大,实现了为牧民服务的宗旨。

  5、吸收了游牧业的合理内涵,依靠牧民自觉认识。一方面,互助、联户经营、轮牧、听取长辈教训等游牧经济或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涵在合作社工作中得以运用,并通过生产方式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恢复草牧场;另一方面,HGB畜牧业合作社形成了具备自身条件后,有选择性地申请、接纳项目资金的自觉认识,不仅有效避免了条件不成熟就盲目追求或接纳不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本身的积极作用,探索出一条牧民对自身牧业生产做主的路子。

  6、通过嘎查社员大会制度和合作社成员大会制度保护草牧场。根据人口增多、草场退化的实际,HGB嘎查和HGB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嘎查社员大会制度和合作社成员大会有效解决着外部人员租赁草场、探矿开采等占领草牧场的行为,保护草牧场。

  7、注重多元化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树立自我品牌。目前合作社不仅从事畜牧业生产,还经营着饲草种植、旅游点、奶食品加工、运输等其他产业。值得一提的事,合作社还注册了“乌珠穆沁额尔敦”肉食品、奶食品和种畜商标,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合作社还通过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自我宣传、做社会福利事业等方式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二、对以HGB为代表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评价

  (一)2007年,国家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简称《合作社法》,下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竹笋在草原牧区大量涌现,尤其以合作社名义注册登记的合作组织为多。这样这些专业合作组织既得到法律地位,又获得政策支持。HGB就是其中一个。然而,多数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像HGB(2003年)这样有所作为的合作组织早在《合作社法》公布实施前就产生并已开展工作。

  显然,《合作社法》在专业合作组织活动实践的推动下产生,又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与政策保障。那么,以HGB为代表的畜牧业合作组织成立的现实背景是什么?是政府、政策推动的结果,还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不能否认,政府、政策对草原牧区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产生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03~2005年间,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种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甚至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作为带头人、组织者成立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然而,那些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为虚架子,数量颇多,但组织工作的不多,产生效益的更是少之甚少。还有一些专业合作组织为争取项目资金而成立,拿到项目便散摊,项目资金流向不明。而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则为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如草原生态严重恶化、饲草料不足、养畜成本增加、畜产品销售受困、牲畜售价过低等等,在当地畜牧业生产经营能手、能人的带动下建立起来的。

  如果把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上述困难总结成一体,那就是草原畜牧业单户经营的各种弊端的综合。今天,我们站在草牧场严重退化、毫无市场竞争能力的牧民角度看,单户经营草原畜牧业的路子几乎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草牧场不同程度地退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对草原畜牧业及其产品几乎不提供任何保护措施,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于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基于牧民自身的发展需要,从牧民群众内部萧然走向历史的舞台。它凭借与草原畜牧业与生俱来的联系必将为草原牧民继续经营发展草原畜牧业找出一条可行之路。

  (二)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草原畜牧业之间存在与生俱来的联系。专业合作组织要求自愿、开放、民主、经济参与、自治、独立、教育、培训、提供信息、合作以及关心社区。而草原畜牧业与生俱来就有这些特点,它强调分散性居住的牧户在开放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经营各自独立的畜牧业生产,但他们又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畜牧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开放和合作是其天性。这种开放和合作是草原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规律所决定,绝非人为所至,是牧民在开放的草原生态系统上通过数千年来的生产经验总结出的,而且这种开放与合作精神在牧民间相互影响、世代相传。而恶劣的草原自然条件和牧民分散的居住决定牧民之间信息传递及相互关照的必要性。正是两者与生俱来的联系促使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牧区、在草原畜牧业内部有着长足的发展。

  如上文所述,牧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其合作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已凝结成为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特殊的生产方式和社区文化及生活习俗。我们在草原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经营者生活中,甚至在他们狩猎、打仗中无不发现这种合作精神(受篇幅之限,略去例举),而它已变成草原畜牧业生产国中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牧民生活中的文化常态。而这种合作为宗旨的生产方式和社区文化及生活习俗为建立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基础,只要方法得当、制度完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必然成为草原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就目前而言,要健康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拓展其合作领域。畜牧业合作组织在草原畜牧业内部取得持续发展,必须从传统经济中劳动力、草牧场、畜群等生产领域的合作拓展至购置生产资料的合作、出栏牲畜与加工出售畜产品、社会保障等流通领域、加工领域、市场营销领域乃至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这样既传承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优势,也吸纳现代畜牧业的先进因素。二要保护与恢复草原生态为目标。草牧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始终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毋庸置疑,草原生态是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离开了草原,不存在草原畜牧业,因为草原生态与草原畜牧业从来不是对立关系;同样,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草原畜牧业内部得以发展,仍然离不开草原,仍然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为重任,何况很多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都为恢复与保护草原生态而开展工作。其实,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可以同实现,谁说熊掌与鱼不可能兼得?三要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在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向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服务;提出发展规划;保障牧民权益。当然,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坚持 “引导不领导,扶持不干预”的“适度”原则是政府部门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四要谨慎选择草原畜牧业饲草料的外部供应方式。在草原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从推广意义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可能存在弊端。在草原牧区开发饲草料基地一直存在争议,开与不开、开多少、在什么地方开等等都存在疑问。基于实地调查,从推广意义和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仍建议草原畜牧业的饲草料应选择外部供应,即饲草料基地在空间上应选择农牧交错带或农区。

  综上所述,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适当的政策背景和紧迫的现实条件下应运而生,它与草原畜牧业与生俱来的联系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内部得到长足发展的必然性。如果得到政府部门的有效推动,选择正确方法和发展方向,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必将成为草原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