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转载《不饱和色彩在高校心理辅导的作用》-仁创编译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颜色,这些色彩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甚至会受到色彩的引导和暗示,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今,有关于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色彩心理学应运而生。而色彩也的确具有极高的心理学价值,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成为心理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
1不饱和色彩的特征
颜色是我们对光的一种视觉感受。人的视觉对色彩饱和度的分辨能力较强,针对单一的色彩,人们可用肉眼分辨出20个饱和度等级。[1]饱和度比较高的颜色通常拥有单一基色或两种基色,这一类型颜色能带给人们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大面积的高饱和颜色会严重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相比于颜色鲜明的高饱和颜色,不饱和颜色更“低调”。这类型颜色通常由三种基色共同组成,加入的颜色越多就越接近灰色,其饱和度也就越低。如果在纯色当中混入白色或灰色等颜色,就会使纯色的饱和度降低,颜色变得更暗、更淡,个体颜色的视觉冲击力也会被削弱。比如,灰粽、绛紫等颜色。由于不饱和颜色是由几种不同的颜色混合而成,他们各自的主导地位会被削弱,重新融合成一个整体,与其他颜色进行搭配时会显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2不饱和色彩产生的视觉反应
颜色对人视觉上的冲击,会反应到人的大脑当中,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反应有所刺激。当人们的眼睛捕获到色彩信息后,将这种信息反馈给大脑,而大脑会根据观察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对这一信息作出判断,从而反映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上面。所以说,当我们面对某一颜色而产生心理波动时,这种波动是颜色所带来的暗示以及我们自身认知结合下的产物。
在生活当中,色彩组合极为常见。而这种画面的美观度往往取决于色彩的和谐程度。当不同的颜色被有序、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是极为美观的。人们在观察画面的时候,会从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画面元素中感受到画面所传达的信息以及其包含的情感。当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视觉效果时,人们会更容易压缩图像,大脑在处理图像信息时所面临的压力也比较低;与之相反的是,如果画面颜色冲击力极强,那么人的大脑在处理图像时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视觉上的压迫感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或恐慌,使人产生负面性的心理波动。[2]所以,和谐的颜色搭配会增加人们对画面的喜爱程度。这一点,在意大利著名画家莫兰迪的画作中表现的极为明显。
3不饱和色彩的心理影响
颜色对人的心理暗示作用极强,颜色的合理运用可以对人的心理波动产生极为明显的影响。比如,人们看到蓝色和绿色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感到放松和愉悦。蓝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颜色,人们对这种代表着广阔和沉静的颜色十分信任。所以,当人们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下,看看天空就会感觉到平静。不饱和颜色是多种颜色的混合,视觉冲击力不强,但是这种更为和缓的颜色会对人进行一种心理暗示,让人的心绪平缓下来。
人们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颜色对自己的情绪或认知的影响。所以,在思考和行动方面会潜移默化地遵循颜色暗示的规则。人们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关于色彩运用的规律。人的视觉接受的色彩越强或越频繁,则会累积大量的视觉经验;随之而来的是心理体验层次的丰富和深化,面对同一种颜色我们所感受到的情感也就会逐渐复杂化。[3]长此以往,面对不同的颜色,我们会累积出不同的经验的情绪;当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接触到同一种颜色时,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截然不同。比如,当我们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看到红色时,会受到红色的感染变得更加兴奋,而现场气氛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热烈;但是当我们在一个较为压抑的环境当中看到颜色鲜艳的红色时,会感觉的恐惧或神经紧绷,心理压力更大。所以,同一种色彩会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并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较于容易对人产生强烈引导作用的饱和色来说,不饱和色显得更平淡。不饱和色不会产生过强的视觉冲击力,就视觉效果而言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种淡雅的不饱和颜色。饱和度高的颜色虽然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容易激发人的警戒心,这一点在自然界当中表现的十分明显。我们一直被告知的一项采蘑菇原则就是颜色越鲜艳、越漂亮的蘑菇毒性越大,颜色灰暗的蘑菇更具有食用安全性。这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当中累积的经验,但也可以表明颜色饱和度对人的心理效应所产生的影响。不饱和颜色相对平淡,与自然的贴合度高,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更大,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饱和度高的颜色,会在直观视觉冲击力的影响下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甚至会起到警告作用。所以,不饱和颜色能够让人更放松、更平和,对人的心理效应具有非常强烈的安抚作用。
4不饱和色彩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4.1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其实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其教育目的是为了让接受教育的人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和变数;并且拥有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进行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促进他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健康发展。通过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出良好的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更能够通过心理引导逐渐开发自己的潜能和智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学生通过接受心理教育,打开自己的心结,减缓自己的压力,可以以更加饱满、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
4.2不饱和色彩在心理教育中的运用
在心理学当中,色彩的运用并不陌生。色彩心理学诞生后,许多心理学专家会借用色彩心理分析题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以此题为例:假如你是一只白色的蝴蝶,面对百花盛开,你会选择停留在哪种花上面?如果被测试者选择白色,那么这一类型的人通常都比较胆小但脾气倔强,而且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如果被测试者选择了红色,那么这类型人通常是热情豪爽的,但是会比较有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被测试者选择了黑色,那么代表他们在这段时间情绪不高或极为悲观。不同的颜色所反映出的情绪不同。所以,在进行心理教育时,也应该运用好颜色,充分发挥它们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引导及暗示作用,让心理教育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在开展心理教育时,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心理互动,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和调查;在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活动,让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而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老师必须完全获得被辅导对象的信任,才能有效开展辅导工作。而且,在辅导过程中,老师需要让被辅导对象的情绪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不能让他们出现失控的状态,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心理伤害。所以,在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时,老师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抚慰被辅导对象,让他们能够保持冷静。
大部分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人都具有极强的防备心理,在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过程当中极为警惕。所以,可以通过优化谈话环境,安抚被辅导对象的情绪。比如,将谈话场所布置成一个以非饱和颜色为主的、装饰风格简洁大方的地方。将房间的墙壁装饰成浅粉色或浅蓝色,选用浅色系低饱和度颜色的家具,这样的环境既不会偏于暗沉压抑,又不会过于明亮;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平静但不会觉得过于安静,让人非常有安全感。在这种环境中,被辅导对象会更容易倾吐自己的不愉快和困惑,与老师之间实现更为顺畅的沟通。而且,即便是在交流过程中,被辅导对象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这种充满着不饱和颜色的环境也不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的情绪更为失控;反而会让被辅导者在接触到这种淡雅颜色的时候,慢慢平复下来,让失控的情绪得到收敛。不仅是进行心理辅导的环境中要多添加不饱和颜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的服装也尽量选择不饱和颜色。尽量避免选择白色或红色这样视觉冲击力强的颜色。白色会让被辅导对象加剧“病人”心态,他们会给自己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沟通方面会变得极为困难;同样,过于明艳的颜色会增强被辅导对象的警戒心,也不易于双方的有效沟通。所以,在进行心理教育时,心理教育者一定要善于使用不饱和颜色,利用这种颜色的特点和及其心理暗示作用,对被辅导对象进行抚慰,让他们可以在接受教育和辅导时保持平和冷静,提升心理教育成效。
5结论
综上所述,颜色较为淡雅的不饱和颜色对人的情绪具有抚慰作用。饱和度高的颜色较为鲜艳,虽然引人注目但是也会让人心生警惕;而不饱和颜色相对颜色比较低调雅致,会让人的心绪也随之沉静下来。将不饱和颜色应用于心理教育,可以降低人的警戒心,使人打开心扉用一种更为柔和的方式开展教育。
参考文献
[1]邱严源.大学生抑郁易感者的颜色偏好与注意加工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杨乔.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8.31(10):175.
[3]王子梦秋,李侃侃,窦龙,等.植物色彩对大学生负向情绪的恢复作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03):290-296.
作者:何漪 张亚雄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