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策略》-仁创编译转载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文章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与特色优势出发,提出一流本科专业推动下,地方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建设策略:系统规划专业建设目标与方案是纲领性指导,精干高效的师资团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根本,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监控和督导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实践实训平台和基地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环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是理论和实践有效对接的桥梁。
关键词:一流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策略
2019年,教育部全面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大力推动示范性专业建设,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1]。地方院校应该依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品牌专业,明确一流专业建设的“省道”定位,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地方特色鲜明、居于区域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专业建设新高地[2-3]。洛阳师范学院积极融入河南省“三区一群”和“四个河南”的建设大局,紧密配合省内经济、教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高效落实“四个回归”,科学制定振兴本科教育的行动方案,具体实施课程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计划,积极新师范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是学校第一批招收本科生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新形势下如何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真正落实师范教育的内涵发展,是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一、专业定位和特色优势
洛阳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为理念,确立“实践教学、创新驱动、职业导向”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有较强的数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科研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和师范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的数学学科2012年获批为河南省第八批重点学科,2018年进一步获批为河南省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授权点,2019年在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批本科专业评估中位列第三名。已取得的专业建设成果主要是:省高校特色专业(2011),省优秀教学团队(2013),省科技创新团队(2015),首批省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2016),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7),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8)。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多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7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解析几何”),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线性代数”),省级一流课程1门(“组合数学”)。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8人,博士29人,拥有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杰出创新人才、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标兵等省级荣誉40多人次,1人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近20人次获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近年来本科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省级一等奖70多项;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多项,省高校师范毕业生师范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近10项。该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素质良好,不仅对口就业率高,而且近几年先后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有些学生还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一流专业推动下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策略
(一)系统规划专业建设目标与方案
依据全国教育大会、河南省教育大会、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适应社会上对数学师范类专业人才的主要需求,坚持政府—高校—中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4],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基层教学组织和师资队伍建设、经费运行、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教研改革等不同方面规划了本专业的发展计划和行动策略。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年来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进,核心指导思想是落实五个对接:对接学校整体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对接地方性基础教育的需求;对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接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及河南省对应的计划安排;对接新师范、新理科的建设要求。在此理念指导下,2019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新培养方案,注重夯实学科基础和专业核心知识,加大通识类、综合素养类课程比重,强化师德教育、职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一切工作以人才培养、产出质量为根本目的。在专业建设中,特别突出师范生培养的基础性地位,整合科研优势、教学设施等各项资源,充分发挥省级教学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尽可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师范生在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就业渠道。
(二)打造精干高效的师资团队
第一,采取全体教职工集体学习、班主任例会主题学习、教研组专题学习和自己独立学习等不同形式,引领教师透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法》等教育法规,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增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二,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通过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新入职教师均经过20天以上的系统培训,由本专业思想进步、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授和副教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在工作态度、教学常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考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高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第三,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师范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为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学院组织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研究特长,分类别、分阶段地陆续获取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教师资格证,“双师型”师资是学生参加“国考”的有力保障[5]。第四,倾心培养教学骨干和带头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借助国培、省培等项目和省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平台,与省内教改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的重点中学长期合作,每年邀请20位左右的数学教育专家前来讲学。依托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培养,鼓励教师积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选派教学骨干出国进修和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有计划地培养教学带头人。第五,合理聘用兼职教师。依据师范专业认证对兼职教师的聘任要求,利用学校的优惠政策,结合教学任务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聘请省内知名中学一线高级数学教师担任师范教育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柔性引进中学正高级教师、省级学术带头人、著名教育专家等,深度引领本地卓越数学教师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监控和督导职能
结合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的申报、获批、建设和验收等具体环节,严格落实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的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导师制及教学技能竞赛、期中考试实施方案、教学质量监控及督导细则、听课与评课等管理制度,按照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制度规范促进教学,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反馈及时、可操作性强的动态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对于常规管理和基本教学活动,始终坚持“四查三评一督导”,严格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落实、期末有总结[6],确保教学效果。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结合教育教学的现实状况,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积极探索开展灵活、实效的线上教学模式[7]。首先,在充分利用国家慕课、爱课程平台等在线资源的基础上,科学组织能够准确把握课程重难点、较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新思想和新概念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学设计、教案、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时段教学的需求。其次,认真思索线上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不同层面,精心准备预设,提升课堂应变能力。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改革等,推动教与学的创新,以切实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再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既能体现在线课程的特点,又能恰当地运用线上资源,两种资源有机融合且互补,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最后,准备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结构合理的随堂小测验、课后练习和作业,设计丰富多样的试题库、资料库,满足平时的考核检测需求,也可以与线上课堂教学相呼应,实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对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核心课程,每学期安排期中考试以强化基础,并且进一步开设“数学分析选讲”和“高等代数选讲”以拓延学科前沿。对于教师教育类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技能训练和教研指导同步、课程考核和论文写作各占一半等教学方式,确保卓越数学教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实践平台与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本专业所属的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教育教学基地、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校级的重中之重学科等平台,高标准划拨教学运行经费,校内加强微格教学实验室、录播教室、智慧教室等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从软件上来说,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比赛、基本功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主动对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8],进一步增强模拟实训课程的比例和考核灵活度。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和过程管理,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和教研课题指导论文选题,切实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教学驱动专业发展、教学引领学生实践创新的特色。对外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借助承担的国培、省培等项目,扩大与中学的合作力度、交流范围,争取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加顶岗实习、影子实习等,在教学第一线打磨基本功[9]。总之,通过构建校内外的实践平台,结合理论讲解、案例教学、教法实践课等,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专业知识与师范技能的对接。通过科学研究和设计创作,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实践能力。
(五)依托教育部、河南省和学校的良好教学改革环境,鼓励教师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尤其是对接基础教育的教改研究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不仅长效坚持教学研究和听课评课活动,强调教学反思,认真讨论评议课堂教学的优缺点,科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而且特别注重从教学实践中凝练教改思想和方法,以科学性、先进性、技能性为目标,积极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同时,在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尤其鼓励长期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教师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教法实践教材、出版教育专著。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团队共主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等二十余项,在《数学教育学报》《教育理论与实践》《数学通报》等核心期刊发表教研论文十几篇,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多项。最后,从本科师范生的毕业设计到教育硕士研究生发表的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从教师的教研论文到各级教研项目,都尽可能按组别、分层次地形成研究体系,特别关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职前与职后协同培养卓越数学教师”“中学数学教师MPCK的专业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库”等专题方向已形成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将继续提升理论认知,充实实践训练,力争国家级教研项目的突破。
三、结论
专业建设决定人才培养格局与办学水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抓住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本科专业”的大好机遇,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围绕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院系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培育特色,积极树立名牌,加强基本条件建设,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将前瞻性与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逐步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成为一个教学条件优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质量高、效益好的师范类名牌专业。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J].重庆高教研究,2019,(4).
[2]刘六生,宋文龙.我国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3]黄韩亮,李克典.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
[4]林杰,洪晓楠.论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的耦合整生———基于学科、课程、专业一体化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9,(5).
[5]刘畅,林海.以OBE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设的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18,(8).
[6]韩筠.以在线课程为重要抓手,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
[7]王文斌.新冠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平台应用与思考[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0,(2).
[8]高正艳,王战军,杨旭婷.一流专业建设达成度评价:内涵与特征[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2).
[9]闫长斌,时刚,张素磊,等.“双一流”和“双万计划”背景下学科、专业、课程协同建设:动因、策略与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3).
作者:聂淑媛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