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医基础理论混合教学研究》-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6.23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MOOC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大范围的传播,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传统课堂模式和“MOOC”课堂模式的对比研究,发现“MOOC”课堂模式更加强调“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变为了教学的设计者,“MOOC”课堂模式可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因此,“MOOC”课堂模式更加适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关键词:MOOC;《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

  MOOC即慕课,就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网络课程,以网络作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与教学作为基础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基于MOOC混合式的授课方式脱离了时空的限制,使学习变得个性化,便于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慕课具有:低门槛性、大规模性、共享性及在线性的特征。MOOC课程对参与学习的学习者不设置起点要求,任何层次的人都可参与学习。同时,慕课课程的覆盖面、针对的人群很广。慕课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汇聚了世界范围内许多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供学习者选择。区别于传统远程教育平台,慕课提供了资源过滤有效机制,激励优秀的教学资源的发布和运用,最终提升和保障课程平台上的资源质量[1,2]。

  一、中医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现状

  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医学的知识主体,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也与中医学知识体系相交融,因此中医学知识体系纷繁复杂,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大。中医基础理论课是中医学的启蒙课程,是培养中医人才专业兴趣和中医思维的重要根基。如何发挥好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学中的作用,关键是教学方法。然而,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尚需改进。

  (一)教学形式简单,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授课主要表现为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的课堂讲授是课堂主体,而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传递—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便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的优点,但也具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其提高。以教师为中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本质,教师是每堂课的主角,教学形式简单表现为教师主动教与学生被动学的过程,没有师生互动、没有师生思想的碰撞,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不充分,自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好,学生甚至容易导致产生厌学情绪。即便是有的课堂教学能运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模式,但部分PPT只是知识要点的简单罗列,缺乏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门讲解,制作粗糙简单,没有充分运用动画、音频等多媒体的优势,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深入理解。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自然低下,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困难,教师的教学效果便也无从提升。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单纯依靠语言来阐释临床案例,无法让学生深刻感知和理解。中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联系实际的授课比重太低,那么,学生的学习则只是停留在抽象的想象和浅显理解上,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就不知道怎样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学习运用四诊结果分析具体病情时,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去辩证、如何去寻求病因、无法去解决问题。

  (三)课程评价模式固定、陈旧,监控乏力

  目前,医学院校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考核评价,大多以期末考试为终结性评价。虽然部分院校可通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再综合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来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效果;甚至还运用了在线习题库等方式来进行在线评价,但由于题库形成后的固化,缺乏更新或修改,再加上考核方式的单一、评价标准固化,考核结论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具体情况。例如,学生常常可采取考前突击的方式,顺利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常常会导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完全没有达到要求,更不能进行运用。

  二、慕课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研究现状

  慕课具有海量资源以及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若合理地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化、多元化,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体现了教学改革的与时俱进,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了利用网络资源与平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中医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

  (一)慕课的优势

  “慕课”包括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种教学方式。它包括精炼的讲授视频、实时交互互动、课后作业考核以及用户意见反馈和评价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慕课是传统教学的补充,是一种教学资源,它可填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慕课可以对教学资源最大程度上进行优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慕课具有“有教无类”的大规模共享性;互动式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内容标准化及精品化等特点。慕课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灵活机动地选择课程、安排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得以提升,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及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了。慕课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辅助,可以提升传统教学的效能,提升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的强大的助力。

  (二)慕课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的设想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网络慕课教学海量的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生动地展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慕课丰富的在线资源结合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可通过提前自学,预热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在学中问、问中学,最终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线网络平台的师生互动以及对学生即时测试答题情况的分析,也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信息和数据。

  1.借助慕课等在线平台等,在变革中不断优化教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的一门基础学科、入门学科,经历千年发展变化,其内容博大精深。这样一门学科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要深入理解和应用,需要教师多维度、系统讲解。因此,这门课程需要更多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慕课等在线平台的出现,网络教学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2.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慕课具有海量、便捷、形象生动等特点,是传统教学形式的一次革命,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然而,由于学生学习素养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最终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慕课依托于网络,人机交流是其教学的主要形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点对点的及时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性,人机交流尚难以达到。陈聪[3]调查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板书教学与多媒体结合,更利于集中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课后复习。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传统授课与现代网络的结合更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如慕课与传统板书的结合。传统板书具有进度适中,易于笔记,重点突出,知识点易于掌握和温故等优势,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弥补慕课快捷、大量等特性所带来的不足[4,5]。

  3.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中医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是来源于临床经验的知识总结,具备抽象性与直观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病例是《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的有效载体。慕课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设计课程,慕课中有海量的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最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临床经验,融入临床实例的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师在教学中贴合案例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拆分成内容逻辑递进的若干知识点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诸如六淫邪气、阴阳失衡等中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培养其临床思维。

  4.翻转课堂的运用

  学生利用慕课进行自主性学习与教师利用慕课进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教学内容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教师利用在线慕课平台,运用简短小视频促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通过在线慕课视频的学习,知识被生动展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枯燥难以记忆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课外的在线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学生在线练习以及与教师的在线互动,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总结

  慕课促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必须花费心力去科学趣味地设计教学内容。慕课合理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其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可有效促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体现改革的与时俱进。当然,慕课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存在,它是传统教学的补充而非替代,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尚需传统教学的弥补。当然,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慕课改革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对教学改革方向的影响和对教师能力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言诚,孙秋华,姜海丽.慕课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比较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8):156-158.

  [2]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06):40-45.

  [3]陈聪,阳松威,廖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07):142-144.

  [4]文红艳,刘平安,张国民,贺圆圆.MOOC与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63-64.

  [5]刘晓燕,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253-254.

  作者:李智红 祝守敏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