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针刺八穴联合电针如何治疗膀胱》-仁创编译转载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八髎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11日~2018年12月1日我院收取的5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神经电刺激,观察组予以针刺八髎穴加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生活质量、不良事件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2.87±4.25)分,高于对照组的(75.06±3.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刺八髎穴;电针;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因脊髓损伤等疾病所致,患者可见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导致排尿、贮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承受生理痛苦的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故而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措施极为必要[1]。本研究选取5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针刺八髎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11日~2018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动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17±2.42)岁;病程(2.05±0.29)个月;脊髓损伤平面:颈段7例,腰段10例,胸段8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63岁,平均(36.50±2.33)岁;病程(2.12±0.42)个月;脊髓损伤平面:颈段9例,腰段7例,胸段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临床检查明确为神经源性膀胱者,病程不超过3个月;知情同意,积极配合研究者;病情稳定,且神志清楚。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沟通障碍或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性全身疾病者。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清洁间歇导尿,引导患者自主排尿,残余尿量超过>300ml则6h导尿1次,200~300ml则8h导尿1次,100~<200ml则12h导尿1次,<100ml可停止导尿或24h导尿1次。同时加强膀胱功能锻炼,如反射性排尿训练、Valsalva屏气法、Crede按压等。控制液体摄入量,以≤2000ml为准,控制饮料、甜食摄入。对照组患者予以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通过叩诊、触诊明确膀胱位置,选择侧卧或仰卧位,予以生物刺激反馈,刺激贴片分为两组,一组贴于耻骨、脐部连线以及骶尾关节上2~3cm位置,另一组平行放置于膀胱体两侧,以50Hz为刺激频率,刺激强度以耐受为准,每周6次,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针刺八髎穴加电针治疗,行常规消毒,选择不锈钢毫针,斜下针刺八髎穴,以40mm为进针深度,确保针感传入尿道、膀胱(若高位损伤患者不以此为准),得气,连接电针治疗,使用疏波,以患者耐受选择电流强度,留针时间为20min,1个疗程为6d,间隔1d进行下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加强心理干预,主动告知患者疾病知识,重点强调注意事项,促使其了解间歇导尿的重要性,加强沟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高其配合度,消除错误认知,加强沟通交流,获取其信任与支持,必要时,采取音乐疗法、现身说法、抚触等方式缓解其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痛苦。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生活质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采取GQOL-74量表评估,最高100分,主要涉及物质生活、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社会关系,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佳。患者满意度以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极为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率=(极为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自主排尿量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2.4两组患者总满意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指的是神经系统受损或病变,进而出现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同时可见膀胱尿道功能协调性失常。患者常需长期导尿,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尿路感染风险,可能会引起一定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治疗及预后,故而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疾病预后的关键所在[2-3]。目前治疗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康复训练、电刺激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关功能。中医认为此疾病即为遗溺等范畴,病位在于膀胱,尿液排出取决于膀胱气化作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见元气耗损、络脉损伤、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进一步造成膀胱气化无权,表现为津液代谢异常,临床采取针灸疗法可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相关症状[4]。通过清洁间歇导尿迅速排空膀胱,相比常规导尿[4-5],其无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减少患者痛苦,改善其负面情绪,且可大大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同时,对液体输入进行合理控制,可减少导尿次数,并加强膀胱功能锻炼[6-8],进一步提高贮尿、排尿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针刺八髎穴加电针治疗,八髎穴属于膀胱经腧穴,予以针灸、电针可起到调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小便不利等治疗。从解剖层面来看,其处于骶后孔(第1~4),深层走行骶神经后支(第1~4),通过针灸刺激神经根[9-11],针刺调节相关神经功能,如支配膀胱尿道的中枢及周围神经,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改善贮尿功能、抑制逼尿肌亢进的同时,也可改善排尿功能,兴奋逼尿肌。同时予以电针,通过低频脉冲效应、针刺效应两种作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刺激神经并传入纤维[12],可对高级排尿中枢、脊髓进行兴奋,冲动下行至膀胱,有效支配括约肌、逼尿肌,通过协调运动完成排尿反射[13-14]。联合疗法的应用可有效改善逼尿肌、膀胱内括约肌舒张、收缩功能,刺激骶神经根,产生节律性收缩运动,促使排尿反射建立。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次数、尿量、漏尿次数等指标改善情况更佳(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不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未出现不满意案例。邓红卫等[15]曾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电针八髎穴治疗,结果与本文类似,相比常规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患者排尿情况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这也进一步表明此方法的应用有效性及可靠性。综上所述,针刺八髎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提高膀胱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朱永峰 程俊 邵峰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SCI论文翻译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