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思维的课程设计》-仁创编译转载

  • 2019.11.01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该文作者在“双创”背景下审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现状,从中寻找阻碍培养创新思维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性课程设计思路。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思维;课程设计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双创”的重要意义在于“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社会就业压力。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注重培养创新思维,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容和手段在不断发展、变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理应紧抓时代契机,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结构。

     一、现状与问题

     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入学前通常接受过基础性的美术和设计训练,进入高校后的动手能力较强。经过高校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和实践课训练,学生的设计作品美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毕业生就业统计信息显示,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经过社会的锤炼,成为领域内的顶级人才。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经历世纪之交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师生面临的现状与创新时代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其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多数是从高中艺考生开始接受专业基础训练。一些学生无暇顾及文化课的学科知识,缺少跨学科意识,认识事物普遍偏重感性,动手能力强于思辨能力。其二,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很长一段时期是在探索中前行,学科划分不清,专业概念过于死板,美术和设计师资无序交叉,存在用相近知识挤占相关知识的现象。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应用性不强,仅适合在教室或展厅里陈设展览,而不能服务社会。其三,高校是教学和研究单位,论文、著作、课题等学术性研究成果是对教师进行各类考评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校管理者虽然关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但“重科研、轻应用”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学术研究与创新在精神和方法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二、课程设计

     创新思维理应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高校应培养或聘用专任教师在低年级开设专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基于创新思维和方法思考、设计各个专业课作品。高校可以邀请成功人士举办讲座、报告会、座谈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1.课程题目

     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思维课程题目,可以根据教师能力和教学资源,选择相对全面而具体的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或通识性的创新思维,或跨度较小的设计思维,而不推荐范围过小的题目,如室内灯具创新设计等。

     2.课程目的

     其一,补充知识以求平衡。适用、经济、美观是建筑设计三要素,而经济又是艺术设计的要素之一。要从创新应用的角度做到“重课程、轻学科”,除了艺术设计专业相对传统的视听艺术、材料功能等内容以外,还应引入与艺术设计领域产品创新相关的经济学、心理学知识。其二,区别概念以求纠偏。对于美术与设计、工艺与设计、发现与发明、作品与产品、创作与创意、知识与经验等概念进行针对性区分,尤其对创造与创新概念要做重点区分。学生经过训练,就会习惯于理性分析设计工作面对的双重服务对象。其三,建立原型以求精益。教师可以借鉴丰田公司精益生产理念,根据“开发—测量—认知”的迭代方式进行艺术设计产品的创新。经过思维训练,学生能够认识到无论是课程作业还是工业产品,都要发布原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根据顾客的反馈优化设计,使产品具有生命力并不断成长。试图一次性开发出满足所有市场需求的完美产品,既不现实又不存在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任务与要求

     从空间上看,不同地域的学生集中于具体高校的具体课堂和实习场所,即教学具体环境。根据“问题即现状与理想的差距”的观点,新生入学前的学习和成长并不是高校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虽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情况和教学研讨等方式向主管部门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但自身没有权力改变中学和社会上各种艺考画室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对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引导,除了理论讲授、课堂训练外,更重要的是找到“真刀真枪”的实战阵地,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决策评判能力和实践设计能力。

     4.时间、环境和授课形式

     课程适合在低年级作为专业基础性的必修课程,于专业主干设计课程之前开设。虽然创新思维的启发需要讲授很多理论性知识,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讨论互动和动手实践,因而不适合在面对几十、上百人的大教室宣讲,更适合在容纳二十人以下的小教室进行授课。艺术设计专业重视案例教学。落实到每一堂课,就是将专业现象与具体的概念和方法相融合。在特定专业的课上,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晓道理的层面,还要对应设计方法。如,“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不仅用于解释商品价格策略,还可用于指导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招贴海报,或以此启发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设计陈设组合的周期变化方案。此外,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讲授创新课程的专任教师可以作为创新导师,配合本门专业课的教师,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的设计过程,改变各门设计课程作业的定论模式,指导学生把每门设计专业课的作业作为产品原型,进行迭代更新。通过移动互联网工具可以开发出各种新的指导方式,甚至可以此引导学生开发“互联网+”产品。

     5.课程资料

     创新思维方式的系统性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酌情选择,如,可以选择鲁百年的《创新设计思维:创新落地实战工具和方法论》、周苏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张志胜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等,帮助学生重点理解创新本质和创新要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专著的导读。学生如何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术语,教师如何设计使之通俗化,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难题。近年来,相关的经济学通俗化阅读资料很多,如《经济思维——以理性融入社会》一书回避了经济学的数学符号和方程,所有理论都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予以表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创新简史:从石斧到爆品》《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理论》《微观经济学十讲》等书,使学生对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创新要素、精益生产、比较优势、机会成本、边际递减等产生深刻认识,为高年级阶段的商业设计或市场开发等课程打好基础,在日后结合已有的设计经验,研究当前行业的潜力和市场营销状况,分析机会和风险,指出优势和劣势,阐明产品生产规模与后续研发周期。作为创新要素之一,快速捕获信息是创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相比教材和专著,期刊论文更具时效性。教师不仅要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前沿动态的文章,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及时了解与艺术设计创新相关的新闻和资讯,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4.0、供给侧改革、无人驾驶等新科技和相关政策。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现场形成新想法、新点子,从而开发其创新潜力。每次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应该整合草图和文字记录,并在每个阶段形成实验报告和开发方案。

     6.课程内容

     创新是创造性成果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即在艺术设计创作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将设计过程置于生产和商业背景之下。(1)经济学知识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较多,学界对于普遍性的艺术设计要素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在各类文献中缺少能够涵盖艺术设计各专业的统一的、适应创新思维的要素研究。即便同为经济学内容,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更侧重于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率,而产品设计中的“经济”更注重诸如最优决策、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工与合作、市场结构等内容,类似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成本分析等内容也应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通用知识。(2)心理学知识早些年,格式塔心理学曾引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重视,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著的《艺术与视知觉》成为艺术学与心理学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近些年,用户界面(UI)设计或交互设计相关专业教师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用户的认知心理习惯、操作与行为,引导学生重视用户研究,使明确服务目标成为项目的依据。(3)创新思维导向艺术设计是对创造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即使在“双创”教育理念尚未被普遍重视的年代,无论是绘画专业的创作,还是设计专业的创意,创造性方面的考核始终是考察学生水平的重点。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意识,各类管理措施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创新。然而,受教学环境和教学传统的影响,一些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与有关创新的某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误解,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创新思维,这个问题在课程讲授中应该予以纠正。

     7.评价及成绩

     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不仅要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作业效果,还要体现创新精神。除了通过试卷考试和作业考查等形式以外,还要鼓励教师结合采用一定比重的群体性、社会性、多角度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顾客反馈、调查广度与深度、模拟投标和采用情况等。在评价过程中强化竞争意识,让前期课程发挥不好的学生,在后期有赶超的希望和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高难度的目标和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创业社团、教师项目、“双创”大赛、专业展赛以及课外兼职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磨炼专业技能,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一定的肯定。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关注学生在本门课程完成后的后续状态,指导学生作业不断升级换代,强化“课程结束即创新开始”的意识。

     结语

     梳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素,设计培养创新思维的课程,有针对性地、适度地融入经济学、心理学和创新思维导向等内容,对高校学科建设、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共同探索,艺术设计专业才会获得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梅玲.适用·经济·美观与中小套型住宅设计.山西建筑,2008(25).

     [2]詹泽慧,梅虎,麦子号,邵芳芳.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内涵辨析、联动与展望.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2).

     [3]张可隽.试析网页设计中的双重服务关系.美术大观,2013(4).

     [4](美)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吴彤,译.中信出版社,2012.

     作者:张爽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仁创编译专业,专注,为您提供SCI论文润色,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