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医学生线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9.09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医学生使用线上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方法:运用团体氛围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巴林特小组活动成效量表对参与线上团体心理辅导的浙江大学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团体氛围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人际关系、环境安全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线上团体心理辅导的整体活动效果好,良好团体氛围能提升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中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安全对于自我效能感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得部分医学生的心理行为状态发生了变化[1],传统的线下师生面对面心理辅导无法实现,而电话联络心理辅导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心理辅导工作形势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下,医学生群体具备了线上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条件。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学部思政团队联合心理专家,借助网络平台,以浙江大学医学生为主要受众,将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应用到人际交往、心理困扰和情绪管理等主题,开展了三期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本文将探讨该模式取得的作用,以期抛砖引玉,为开展相关心理辅导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学生;线上团体心理辅导;团体氛围;自我效能感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疫情期间参与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浙江大学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28人,男8人,女20人,均知情自愿报名参加活动。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3份,得到有效问卷25份,问卷有效率为89.3%。(二)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在活动前,利用网络平台建群,组员们需签署电子保密协议,承诺所处环境的独立、安全、安静,不录音录像,结束后不再讨论相关内容。每期活动配备2名组长,采用在线语音通话的形式,全程约为1.5小时,分为四个阶段:①初始阶段:由组长介绍注意事项。②过渡阶段:组长邀请组员们依次做自我介绍。③主要阶段:部分组员主动汇报亲身经历的案例,提出希望获得的帮助;票选最想要讨论的案例;案例提供者详细阐述该案例的细节;组长鼓励组员们讨论,通过角色转换、遐想、共情等方式,深刻理解事件当事人的内心感受;④结束阶段:案例提供者倾听完,阐述自己对事件的重新认识和体会;组员们发表感想,分享收获;组长给予总结,做出评价。随后组员们填写问卷,在群中留言讨论。(三)研究工具。1.团体氛围量表(GCQ-S)。由MacKenzie开发[3],该量表包括人际关系、组长技术、参与感、情绪、环境安全五个维度。自主将其改编为10个条目,选项设置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程度递增依次记为1~5分。10个条目分数的均分越高,表示团体氛围越好,总分超过30分即为认同团体氛围较好。测试得到Cronbach’sα系数为0.818,KMO值为0.61,具备良好的信效度。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由张建新翻译修订[4],该量表只有一个维度。自主将其改编为7个条目,选项设置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程度递增依次记为1~5分。7个条目分数的均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总分超过21分即为认同得到较强自我效能感。测试得到Cronbach’sα系数为0.906,KMO值为0.75,具备良好的信效度。3.巴林特小组活动成效量表(BG-F)。由GuidoFlatten编制[5],包括活动获得感、后续期待值两个维度。自主将其改编为11个条目,选项设置由“没有收获”到“收获很多”程度递增依次记为1~5分。11个条目分数的均分越高,表示小组活动成效越好,总分超过33分即为认同活动成效较好。测试得到Cronbach’sα系数为0.936,KMO值为0.67,具备良好的信效度。(四)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具体如下(见表1)。(二)量表结果与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中,团体氛围量表的平均分高于30分占比10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平均分高于21分占比80%。巴林特小组活动成效量表的平均分高于33分占比100%。经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团体氛围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5),自我效能感、团体氛围与小组活动成效的相关性也不显著(P>0.05)(见表2)。在团体氛围的五个维度中,人际关系、环境安全与自我效能感的总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组长技术、参与感、情绪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见表3).

  三、分析与讨论

  (一)线上团队心理辅导的效果分析。团体氛围是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功能链,它影响着个体,激发个体动机和行为,形成“总体超越了部分的总和”的效应[6]。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实现某领域的目标所需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个体对达成特定目标的预期、感知和信心[7]。本研究结果显示,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是积极有效的,活动所取得的团体氛围和活动成效好,大多数医学生认为自我效能感有所增强。良好团体氛围能提升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中团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环境安全两个维度对自我效能感起了正向促进作用。(二)产生良好团体氛围的原因分析。1.友善的团体成员人际关系。(1)同质性。团体组员都是医学生,本身的背景、经历和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体验,相互之间更易沟通,不会感到孤立,而且组员可以从其他人的经验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发。本研究中100%的组员都认为在线上心理辅导活动中组员们是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超过80%的组员认为组员之间并无明显的距离感,也不存在紧张和焦虑的情况,多数成员用“温暖”、“爱”、“和谐”、“帮助”等词语来形容对团体的整体感受。组员们在团体的相互支持、真诚友善的关系中释放负性情绪。(2)自愿性。心理辅导强调参与者具有求助动机,本人自愿参与,且有自发的改变自身的强烈欲望,在活动中也会更具规则意识,这样组成的团体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参加线上心理辅导活动的医学生们均为自愿报名,抱着改变的愿望去展示自我、感知同伴、建立关系。2.安全的线上活动环境。(1)保密性。团体心理辅导适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原则即为保密原则[8]。本研究中,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前便严格要求每一位组员签署保密原则,确保隐私不被泄露,构建起一个相对安全、相互信任的团体空间。在活动结束后,全体组员都反馈团体成员没有透露敏感的个人信息和感受,谈论的细节和隐私受到了保护。(2)匿名性。网络交往具有身份的变动性和匿名性,可以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拉近距离。医学生在这个特殊空间能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乐于在平台上将自己的想法留言并阅读他人的思想,绝对的安全感和信赖感更有利于独立、冷静地思考和交流。

  四、结语

  本研究证明,面对疫情,线上团体心理辅导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运用在医学生群体中是十分有效的。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所构建的良好团体氛围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充分肯定。在活动时,需要注意团体氛围的营造,重点要放在良好人际关系和安全环境的塑造上。可考虑推广使用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有利于实现心理辅导工作多场域、及时化、互动化、多元化的目标。

  作者:郑晨乐 梁一凡 禹华良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润色SCI论文、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