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临床分析》-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8.10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8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Kaposi,Ssarcoma,KS)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诊断、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收集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11月份至2019年10月份收治的18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并发症、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转归等。结果共收治18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男性1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5.8±13.3岁(24~71岁)。17例累及皮肤(95.5%),2例累及口腔粘膜(9.1%),4例累及内脏(14.5%)。确诊KS时17例(95.5%)患者CD4+T细胞计数<200个/ul,14例(63.6%)<50个/ul。有2例合并HCV感染,1例合并梅毒感染,肺部感染2例,合并口腔真菌感染2例。确诊KS后18例患者中13例进行抗病毒治疗。3例同时进行了ART和化疗。3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机会性感染,1例死于肿瘤进展)。8例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7例失访。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多发生于艾滋病晚期患者,好发于男性。皮肤卡波西肉瘤多见,恶性度高。如不治疗预后较差,部分患者单独应用ART病灶即可消退。病情较重者ART联合全身化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艾滋病,卡波西肉瘤,临床特征,ART治疗,转归

  艾滋病,卡波西肉瘤,临床特征,ART治疗,转归卡波西肉瘤(Kaposi,Ssarcoma,KS)是一种全身发生恶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HIV感染者中KS是一种AIDS指征性疾病。报道显示,在未经治疗的存在有严重免疫缺陷的AIDS患者中,KS进展非常迅速,可导致死亡。自1996年应用ART以后,AIDS患者中,KS的发病率下降,随着免疫功能重建及病毒载量的降低,肿瘤能够趋于稳定或完全缓解。然而,KS仍然是HIV感染者中最常见的肿瘤,随着我国HIV感染人数的逐年上升,KS病例数也逐年增多。然而中国AIDS合并KS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总结分析了本院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8例AIDS合并KS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时机及生存预后情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8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艾滋病诊断标准参照艾滋病诊疗指南(2019版)[1]。艾滋病抗体检测,经当地疾控中心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艾滋病实验室进行westem-blot确诊实验,确诊抗HIV-1抗体阳性,免疫检测:CD4细胞计数在本院实验室检测,检测仪型号:BDFACSCantoII。卡波西肉瘤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卡波西肉瘤通过通过取不同部位的病变组织,如:口腔粘膜,皮肤,胃粘膜,肠粘膜等由病理科医师进行病理组织活检。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辅助检查资料,治疗情况及临床转归等。

  2.结果

  2.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为21~71岁,平均年龄45.8±13.3岁。已婚10例,离异5例,未婚3例。2.2临床资料:13例患者在卡波西肉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2例在抗病毒治疗(ART)后一个月发现卡波西肉瘤,1例在抗病毒治疗4个月后发现卡波西肉瘤。3例在诊断HIV感染后分别在3个月,5个月,1年后发现卡波西肉瘤(未进行ART)。确诊卡波西肉瘤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21~340个/ul.此外18例患者中有2例合并HCV感染,1例合并梅毒感染,3例肺部感染,合并口腔真菌感染3例,其余见表1。2.3临床症状:16例患者出现皮肤损害,主要表现未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点,斑块,结节,部分发生溃破,多发生于颜面部,颈部,驱赶,四肢等部位。2例累及口腔粘膜。5例合并淋巴结中大。2例合并瘤性水肿。2.4病理检查结果及化疗疗效病理学改变:18例患者病理学改变炎性细胞浸润(100%),5例菱形细胞(86%)5例血管病瘤样结构(86%)淋巴管扩张3例(47%)2例坏死溃疡(9%)。化疗疗效:详见表2。2.5治疗2.5.1有13例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ART),其中3例抗病毒联合化疗,化疗方案均使用紫杉醇,疗程为9个月,8个周期。5例出院后仅进行抗病毒治疗(ART),有7例患者失访,3例死亡(2例死于机会性感染,1例死于卡波西肉进展),从确诊卡波西肉瘤到死亡的时间分别为:2个月,7个月,1年。有8例患者从诊断卡波西肉瘤至今已有存活1~4年,目前病情稳定。

  3.讨论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起源于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好发于下肢皮肤的色素性多发性血管瘤[2],发现至今有130余年历史。1872年,奥地利皮肤学家MortizKaposis首先报道了这种肿瘤,此后医学界用他的姓名命名这个肿瘤,称为“Kaposi-Sarcoma”简称为KS。卡波西肉瘤分为四大类,传统和经典型KS,非洲型或地方型KS,免疫相关性KS,AIDS相关性KS,所有类型的卡波西肉瘤均与感染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相关,该病毒可经性途径,血液,唾液传播。KS与低水平CD4细胞计数明显相关。KS是艾滋病合并机会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第一被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肿瘤,可发生于所有的艾滋病病人,但好发人群为男男同性恋患者。KS是一种多中心肿瘤,病变范围从局部皮肤累及一个或多个器官,如口腔粘膜,胃粘膜,淋巴结,肺和骨等,其病理特征是内皮来源的菱形细胞增殖,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异常,炎性浸润和纤维化。与其他类型的KS相比,AIDS-KS的病变部位更加多样,疾病进展速度更加迅速。本研究中95.5%的患者出现皮肤病变,4.5%累及胃肠道,皮肤损害的发生率与该报道相似,胃肠道受累较少见。AIDS-KS的最佳治疗策略除了抗肿瘤治疗外,还包抗病毒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快速识别治疗并发感染。小的局限性病变可进行局部治疗,但由于其作用有限,已很少使用[3],手术仅用于诊断或治疗解剖学上危险部位的病变。AIDS-KS患者均应接受ART治疗,但不同个体对ART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20%-80%的患者,特别是病变局限的初治患者仅采用ART后肿瘤可在数月内消退,还有一些患者在ART治疗后出现肿瘤进展或恶化,这可能是一种免疫重建综合征的表现形式[5]。本研究中10例仅采用ART治疗的T0和TI期患者中,8例病情缓解,2例死于肿瘤进展,7例失访。表明仅进行ART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病变缓解。一项对140例T1期AIDS-KS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ART联合全身化疗5年生存率为85%[4],本研究中的18例患者中6例为T1期,均应进行ART联合全身化疗,然而仅3例患者采用ART联合全身化疗,仅10例患者采用ART治疗,大多数患者确诊时CD4细胞K计数小于200个/ul.且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有7例患者失访。因此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依从性教育,需尽早的发现HIV感染状态,并及时进行ART治疗,并做好治疗后随访管理,尽早ART治疗可以降低AIDS-KS发生率,同时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进行治疗以改善其预后。综上所述,AIDS-KS男性,进展快恶性程度高,若不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死率较高,既往研究表明,ART可延缓AIDS-KS患者病程,改善预后。本研究也证实,经ART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病变可消退,若能够及时诊断及治疗,加强依从性教育,减少失访率,预后较好。

  作者:努斯来提 张永平 赵凤丛 古丽尼尕尔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