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中生物学教学情感教育研究》-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4.27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通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教学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式对该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效果的影响。前测和后测对比分析发现:课后对照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停留在认知判断的低水平,没有体现出行为倾向,不能进一步内化为价值观念;而试验组学生在3个维度上的达成效果都比较理想。试验组学生的认同均值总体上高于对照组,说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设计优化和课堂教学改进,能够很好达成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证研究;初中生物学教学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内容。该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两部分。教材中涉及了一定的情感教育内容,如“吃饭时不能谈笑”(图文并茂),“青少年不能吸烟、喝酒和长时间大声说话”(文字资料);还有的隐含在第41-42页的资料分析和讨论中,需要教师挖掘出来,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等[1]。中学生物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息息相关而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隐含性、延后性,不便于评价和观察,从而导致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被教师所忽略[2]。此外,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物学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重视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现阶段的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较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因学科不同而视角也不尽相同。在中学生物学领域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组成要素之一,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决真实情景的实际问题时逐渐发展和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4]。也就是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建立在对周围人、事、物的切身体会和认知基础上[5];个体通过感知与体验、分析与判断、认同与选择将价值心理提升为价值观念,进而形成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6]。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生活中与所授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教育素材,重试教学设计中的情感教育部分,有效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针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调查和理论研究较多,如杨亚丽分析了教师挖掘情感素材的水平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目标的策略[7]。但是,有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拟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和课堂教学改进对情感教育的影响,希望为有效达成中学生物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试验前调查,选取了都匀市第十中学七年级在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上相近的4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七(1)班(51人)、七(6)班(51人)、七(11)班(49人)和七(13)班(42人),其中七(1)班和七(11)班作为对照组,七(6)班和七(13)班作为试验组。授课教师为同一个教师,以避免由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对研究结果产生误差。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有两种,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问卷,二是教学实验法。问卷内容涉及三个维度,即认知判断、行为倾向和价值观念。问卷总共15道题,其中1~6题对应“认知判断”,7~11题对应“行为倾向”,12~15题对应“价值观念”(表1).

  (三)教学设计优化和课堂教学改进

  对照组班级的教学设计由任课教师撰写,涉及到的情感教育内容有“不随地吐痰”、“保护嗓子”、“不抽烟”、“吃饭时不能谈笑”、“呼吸道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处理是有限的”、“尘肺的形成”。但是教师在上课时主要以知识问题为驱动导向一带而过,而没有对“呼吸道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处理是有限的”和“尘肺的形成”中所隐含的“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尘肺病的危害”的情感教育内容进行挖掘。本文作者在对照班随堂听课以后,再根据教师的上课内容,优化了该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挖掘出本节课没有涉及到的情感教育内容,如“痰的形成”、“被洒水车淋湿的感受”、“公共场所吸烟的危害”、“冬天捂头睡觉的危害”、“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好处”、“粉尘环境中需要戴口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在试验班上课前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备课,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如通过短视频、图片展示等营造教学情境,以情境体验为驱动,融情感教育于知识学习中,在学生表达情感的同时体现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等进行教学活动。

  (四)信度检验

  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35名学生进行初测,之后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测试结果表明:15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题目的Cronbach’sAlpha值为0.743,大于0.7,表明各道题目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即该套测试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五)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次共发放问卷386份,回收372份,回收率为96.37%;对回收的所有问卷进行筛查,去掉无效问卷,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为341份,其中课前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73份,课后的为168份;对照组课前课后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64份,试验组的为177份。(六)结构效度分析通过SPSS中的“相关-双变量”,对课前回收的173份有效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用相关系数r来进行描述(表2)。r大于或等于0.8为高度相关;在0.5~0.8之间为中度相关;在0.3~0.5之间为低度相关;r小于0.3为弱相关。表2的数据显示,本套问卷中各维度间的r在0.187-0.267之间,呈现了弱相关,表明各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维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69-0.838之间,达到中度相关或高度相关,表明本套问卷的三个维度能够较好地反应问卷所要测量的内容,问卷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前测、后测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1.基于测试题目的比较对173份有效的课前问卷(对照组83份,试验组90份)和168份有效的课后问卷(对照组81份,试验组87份)进行处理,学生对各题目观点的认同均值用“M±SD”表示,SD表示标准差(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除认知判断维度的第5题和第6题外,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测试题目的课前认同均值都差不多,没有显著差异。第5题“是否知道尘肺病”、第6题“是否知道尘肺病的原因”,试验组的认同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这两题有可能对试验结果带来干扰,但用P值比较仍然可以说明问题。课后测试发现,认知判断维度的第2题“初中生抽烟”、第4题“吃饭时能否谈笑”;价值观念维度的第12题“不能随地吐痰的根本原因”,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认同均值相等,说明这些问题在初中生中已经取得共识,在小学科学课程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得。认知判断维度的第1题“关注空气质量”;行为倾向维度的第7题“企业污染空气”、第8题“洒水车淋湿衣服”、第9题“躲在屋里唱歌”、第11题“粉尘环境中工作戴口罩”;价值观念维度第13题“被洒水车淋湿谩骂洒水车司机”,试验组的认同均值略高于对照组,说明优化情感教育目标设计能够取得一定效果。认知判断维度的第3题“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好处”和价值观念维度的第14题“公共场所抽烟”,试验组的认同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接近显著水平;行为倾向维度的第10题“冬天用被子盖头睡觉”和价值观念维度的第15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试验组的认同均值明显高出对照组,P值达到显著水平;认知判断维度的第5题和第6题,课后测试方面,试验组认同均值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值更小;以上6道题目所涉及的情感教育内容,任课教师在对照组的教学中都没有很好挖掘出来,之后通过挖掘,把这6道题目的内容融入在了试验组的教学设计中,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和总体教学结果表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设计优化和课堂教学改进,能够很好达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从表4可以看出,前测显示在认知判断维度,试验组的认同均值大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第5题“是否知道尘肺病”和第6题“是否知道尘肺病的原因”所致,看来在生物学课堂上对职业病的情感教育有待加强。后测显示试验组的认同均值大于对照组,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且P值远远小于前测。在行为倾向维度,认同均值试验组略大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后测亦如此,但P值明显小于课前测试。在价值观念维度,认同均值前测试验组略小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后测试验组却大于对照组,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总体方面,认同均值前测试验组略大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后测试验组大于对照组,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分析表明,基于测试维度前测、后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与基于测试题目的前测、后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相对一致。

  (二)基于测试维度对照组、试验组前测和后测比较

  分别对对照组、试验组的83份、90份有效课前问卷和81份、87份有效课后问卷进行处理,探讨任课教师原教案、原课堂教学和优化后教案、改进课堂教学后的情感教育目标达成度(表5).1.对照组从表5可以看出,对照组学生的认同均值在认知判断维度课后大于课前,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在行为倾向维度和价值观念维度,课后略大于课前,无显著差异。在总体上认同均值课后大于课前,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显然,总体上的这种极显著差异来自于认知判断维度。因此,虽然任课教师的原教案和原课堂教学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停留在认知判断的低水平,没有体现出行为倾向,不能进一步内化为价值观念。2.试验组从表5可以看出,试验组学生的认同均值在认知判断、行为倾向、价值观念3个维度上课后都大于课前,且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总体上认同均值课后大于课前,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和改进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度,而且效果非常理想。

  三、小结与讨论

  (一)小结

  本研究选取了七年级的4个班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编制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两种教学设计和两种课堂教学方法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存在差异,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和改进后的课堂教学比原教学设计和原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一结果支持了杨亚丽的研究结论[7]。

  (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准确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8];在备课时要善于联系生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材资源,并渗透和补充到教学设计中,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9]。教育家杜威说:“所有真正的学习均来源于实践。”生物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从生产生活来,最终又要回归到生产生活中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生就能不断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并培养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10]。同时,教师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体验、讨论和探究活动中,变被动参与者为主动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11];学生在参与讨论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郭德超 熊洪林 杨波 陈嶙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农学院 都匀第十中学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润色、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