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论文微传播及建议

  • 2020.02.25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随着移动媒体的发展,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即“三微一端”为载体的新媒体微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川。微博、微信是当今炙手可热的微传播媒介,也是图书馆宣传资源与服务、增强与读者沟通、塑造组织形象的重要平台川。学术期刊要想在微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保持活跃度和影响力,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将移动新媒体作为新的传播载体和提升传播度的增长点。鉴于微信的高用户普及率和简洁易用的功能特点,多数学术期刊已将其作为论文微传播的首选平台。在此背景下,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期刊也不断开发和完善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加入学术论文微传播的行列。本文选取图书情报领域csscl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中已经开通并稳定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论文发布模式及全文呈现方式,通过对其论文微传播现状的调查和对比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向和优化建议,以期为图书情报领域期刊微传播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1图情领域期刊

  微信公众号论文发布现状分析调研发现,截至2018年12月底,图书情报领域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中已经开通并稳定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主要有10个:《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新世纪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工作》《情报杂志》《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笔者关注以上微信公众号,总结和分析其论文发布状况,归类整理如下:

  1.1仅发布各期目录

  通过考查发现,部分图情领域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仅推送期刊目录,尚未实现论文的全文发布,如《情报科学》的微信公众号每月仅发布当期目录,其以图片形式展示当期目录的排版页面。在调研期间,《图书馆建设》微信公众号的发布模式发生了变化,2018年11月以前的刊期仅推送当期目录,其排版设计较适应微信版式;2018年11月起开始发布论文全文,可以通过二维码获取论文的全文。

  1.2精选部分论文发布全文

  图情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论文发布的另一模式是在发布期刊目录的同时,精选其中的部分论文在微信上全文发布。如《图书情报工作》每期精选6-8篇论文进行全文推送;《情报理论与实践》每期推送约3篇重点论文全文;《图书情报知识》通过“当期荐读”栏目推送约J篇精选论文全文;《新世纪图书馆》每期精选2篇论文进行全文推送;《图书馆杂志》不定期精选约1篇论文进行全文推送。上述微信公众号的全文呈现方式不同,前两者是以期刊电子版论文排版格式的图片形式展示,而《图书情报知识》则是为每篇精选论文生成一个对应的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描识别二维码链接至该期刊网站的论文全文页,进而下载和获取PDF全文。《新世纪图书馆》《图书馆杂志》则是以适应手机阅读的Epub格式进行精选论文的全文发布。Epub格式可以自动适应屏幕并调整字体大小,缺点是没有了期刊的排版格式,类似于纯文本格式。

  1.3发布各期全部论文全文

  提供所有论文全文展示和下载的图情期刊微信公众号包括《情报杂志》《图书馆建设》(2018年11月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但这几个公众号的全文呈现技术存在较大差异。相较而言,《情报杂志》的全文展示最为成熟,在展示目录的同时提供PDF链接,可在微信中直接跳转至PDF论文全文页面,用户体验相对较好。《图书馆建设》公众号在2018年11月发布了推送论文全文的公告,宣布可以在线免费阅读全文,并说明具体的全文获取方法,即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但PDF文件被分成3个文件包,读者查看全文较为不便。《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则另辟蹊径,提供两种全文下载途径,即通过百度网盘下载或直接链接至第三方的超星“学习通”获取全文,这也为期刊微信平台与第三方期刊平台协同共建、资源共享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图书馆工作》则在每期目录推送后,相继单篇推送全部论文的全文,但其仍采用期刊电子版论文排版后的图片格式,清晰度较低。基于对图情期刊学术论文微信发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笔者对比分析其推送论文的状况及其在微信中的全文呈现形式,如下表所示:

  2图情学术期刊论文微传播存在的问题

  2.1微传播模式不一,形式多样

  综观当前图书情报领域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其微传播在是否推送和呈现期刊论文全文的问题上尚未统一,差异较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图书馆建设》微信公众号对其发布方式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每月仅发布当期目录(2018年11月前)转变为发布目录同时呈现全部论文的全文(2018年11月起)。可见,各学术期刊公众号在全文推送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逐步放开全文的公开展示和开放获取是大势所趋。

  2.2全文呈现技术尚不成熟,各自为政对于在微信公众号上实现学术论文的全文

  展示功能,各家期刊做法不一。学术论文的全文呈现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技术薄弱,导致功能实现效果差,难以满足专业领域用户的需求川31。总体上,全文呈现方式主要分为3种:①以图片格式展示;②以PDF格式呈现;③以Epub格式展现。以图片格式展现在技术手段上相对简便,只需将编辑部排版完成后的期刊页面转换成图片格式,嵌入微信推送的文章即可。目前采取此种方式的是《图书情报工作》《高校图书馆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但图片展现的缺点是分辨率较低、文字较模糊,不利于手机阅读。以PDF格式呈现在技术上相对较难,目前各期刊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技术。有的采用用户扫描识别二维码后下载相应PDF文件的方法,将一期刊物的全文内容的PDF文件上传,供用户下载。其缺点是,PDF文件包含多篇论文,无法与单篇论文一一对应,用户还需对照发布的目录找到相应的论文,查找和阅读较为不便。而《图书情报知识》采取的方式是为每篇论文设置对应的二维码,识别后可链接至期刊网站的相应论文页面,再点击PDF即可查看全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则采用链接至“超星学习通”的论文页面获取全文或通过百度网盘下载的方式。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是《情报杂志》微信公众号,其已经实现在目录上点击相应链接即可直接打开对应论文的PDF文件进行阅读。Epub格式是目前最为适于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格式,但调查的10家图情期刊公众号中仅《新世纪图书馆》《图书馆杂志》采用该格式,而且每月仅精选2篇论文全文发布或不定期发1篇。该格式的优势在于文字大小可调节,可随手机屏幕自适应,文字清晰度高。缺点在于,对文中的图片和表格仍只能以截图的形式呈现,且该格式丢失了期刊的排版格式,不能展现论文原貌。总之,当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实现查看论文全文的技术尚不成熟,各家期刊公众号均处于摸索阶段,功能开发各自为政,全文呈现方式多样,尚无统一的格式标准和技术手段很好地应用于全文展示,函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2.3融媒时代呈现多元主体,开放获取存在版权隐患

  虽然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术论文微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论文的全文呈现,便于科研用户获取论文,但其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版权隐患。由于微信自有的社交性、分享性、复制性等特点,侵权问题与版权保护所面临的难题超出了一般版权问题的范畴川。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论文全文相当于开放获取,若收录于其他商业数据库平台,则其中既存在版权商业保护问题,也存在期刊社与论文作者之间的版权问题。当前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布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商业数据库、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等。其中,后三种形式均属于微传播形式的移动出版。学术论文移动出版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如期刊编辑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不同的数据出版商开发的集成学术论文资源的APP,如中国知网“全球学术快报”、超星“学习通”、龙源“优阅”等。有研究以29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出版现状和数字版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的下载文件均未进行数字加密,数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仁5〕。本研究考察的10家图情期刊均已收录于中国知网、超星期刊等商业类数据库,同时也都自建有期刊官方网站,发布期刊目录和全文。在此情况下,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开放获取的形式再度发布论文全文是否存在版权问题值得重视。

  3图情学术期刊微传播完善建议

  3.1提升学术论文微传播全文呈现技术水平

  相较于大型数据库公司,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技术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均较弱,因而要实现较为完善的微传播模式和全文呈现方式存在一定困难。有研究者认为,学术期刊可以依托自身的权威内容优势,加强与数据库商的合作,也可借助微博、微信等数字化媒体进行跨平台传播,扩大影响困。如可借助超星、中国知网所开发的技术手段较为强大的移动应用实现全文微传播,如《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利用超星学习通链接论文全文的做法值得关注。目前,图情类期刊以图片格式或PDF格式展现全文均存在文字模糊、阅读不便等问题。相较而言,以Epub格式展现学术论文的全文呈现效果较为理想,其文字内容可以根据阅读设备的特性自动适应屏幕,以最适合阅读的方式显示,利于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阅读。当然,以Epub格式展现全文既有优势,又有弊端,如丧失了期刊数字化排版后的页面版式,对于论文中的图片、表格、参考文献等内容仍以截取原版页面图片的方式呈现,图表文字模糊。此外,将论文的文字内容转换成纯文本的形式发布,增加了其被复制的便捷性,更不利于对数字版权的保护。因此,如何以强大的技术手段或统一的标准在微信上发布和呈现学术论文的全文,仍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3.2转变学术论文微传播的内容展现加工形式

  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仅仅是学术论文的“搬运工”,即精选部分论文或全部论文进行全文展现,而未做任何加工。事实上,这种微传播模式可看作“微出版”或“移动出版”,即将全本期刊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数字化出版,仅是出版载体和媒介发生了变化,并未对内容做适应于不同媒介的相应调整和深度加工。由于用户往往是利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移动阅读,因此其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文章的核心价值和主要观点。但当前的微传播或呈现论文全文,或简单地呈现标题、摘要、关键同,很少发布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文章精要,难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较为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核心信息川32。因此,学术期刊的微传播不应仅是从传统媒体到移动媒体的简单移植,而应在媒介转换的同时,对传播内容进行适应性的整合加工。为了适应微信的碎片化阅读和微传播特性,学术期刊在推送论文之前要进行深入的编辑加工,将篇幅较长、内容繁复、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用简洁易懂、清晰明了的文字进行提炼和摘录,或是将某一热点话题集中选编,从而满足用户需求仁7〕。

  3.3探寻学术论文微传播的版权保护途径

  学术论文的微传播涉及两方面的版权问题:一是微信发布论文与作者授权之间的版权问题。如微信发布内容合法性如何,尤其是学术论文全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是否需要获得作者的授权;如果将作者授权的“缺省状态”视为“默认”是否会造成作者著作权被侵犯。因此,为避免版权纠纷,论文通过微信进行传播需要事先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和授权。通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已发表的学术论文,需要取得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二是微信发布论文与商业数据库收录之间的版权矛盾。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商业数据库从期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全文收录全部期刊论文用于商业化的数字出版。数据库商通过销售数字版论文而获取商业利益。但如果期刊社将所有期刊论文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时更新发布,即成为开放获取期刊,论文可以被任何人不受限制地下载和传播,也就失去了其被收录于商业数据库的价值,可能会导致数据库商业性的贬值。对此,要明确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是以学术传播为主要目的,而非追求商业利益川。“微信发布”的微传播模式与“移动出版”的微出版模式的界限在于版权授权问题。融媒时代各种版权侵权情形五花八门,函需重构既能合理保护学术期刊版权权利人利益,又能促进期刊学术论文顺畅传播的新的版权秩序叫。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润色、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