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磁共振扩散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6.08
  • 常见问题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rADC)值,结合MRI平扫对可疑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1例患者均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成像检查并行BI-RADS分级为Ⅳ级,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在病变感兴趣区测量ADC值、eADC值和rADC值;采取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其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按ADC值大小进行良、恶性分布情况统计,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两两比较中,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440×10-3mm2/s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界值,敏感性为85.7%,特异度为55.0%,准确度为70.7%。以DWI中ADC值<1.440×10-3mm2/s作为恶性的评判标准,Kappa=0.71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结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ADC值、eADC值和rADC值)是磁共振检查鉴别可疑性乳腺癌可靠的指标;结合MRI平扫对BI-RADS分类Ⅳ级病变良恶性鉴别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硬件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2];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快速的技术,可以测量组织内水分子的活动性,从而反映出细胞的微环境;DWI并可用于区分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3],浸润性疾病原位分层[4],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预测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并监测其效果[5],在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好的评论。笔者旨在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重点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rADC)在可疑乳腺癌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期间行乳腺MRI检查女性患者41例。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检查、钼靶或超声等检查具有乳腺肿块者,且病灶均被分为BI-RADS4类;(2)入院前未经过任何相关治疗;(3)所有病例均术后病理证实;(4)全部病例均行乳腺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排除标准:病变直径≤2mm。磁共振检查前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MRI扫描技术

  采用荷兰PHILIPSAchieva1.5T磁共振扫描仪、EBW后处理工作站和4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悬垂于线圈中。MR扫描包括T1WI/SE横轴位,T2WI/FSE压脂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DWI横轴位,动态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采集(dyn-enhancedT1highresolutionisotropicvolumeexcitation,THRIVE)和氢质子波谱成像(1H-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扫描。T1WI扫描参数:TR350ms,TE10ms,层厚3.0mm,层间距0.3mm,视野(FOV)340mm×340mm,矩阵512×512,激励次数2;T2WI扫描参数:TR2500ms,TE70ms,层厚3.0mm,层间距0.3mm,视野(FOV)340mm×340mm,矩阵352×352,激励次数2;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技术,扫描参数:TR和TE均为Shortest,层厚3.0mm,层间距0.3mm,FOV340mm×340mm,矩阵240×240,激励次数2,扩散敏感系数为b=0、50、600、800s/mm2。T1WIdyn-eTHRIVE扫描参数:TR和TE均为Shortest,层厚1.0mm,FOV340mm×340mm,矩阵1,dynscans8,激励次数1;1H-MRS,采用单体素波谱法(点分辨波谱分析法采集数据),其参数TR1550ms,FE120ms,采集次数218,翻转角90°。扫描时间4min32s,FOV20mm×20mm×20mm。

  1.3MRI数据采集和处理

  1.3.1乳腺疾病BI-RADS分类纳入病例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分类;所有图像均在EBW工作站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对其影像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分别记录并讨论协商意见一致,做出诊断、分类[6]。1.3.2ADC值分析利用EBW后处理工作站,将DWI图像拟合成ADC图,在肿块实性区域内选取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通过手工或自动绘制圆形感兴趣区,测量尽量避开囊变、坏死或出血区,面积不小于0.2mm(图1,2),同时记录乳腺肿块的ADC值、eADC值,重复三次以上操作,最后取得ADC及eADC均值;同时,在病灶同层面对侧乳房对称正常部分选择参考部分,即选择ROI区,同样方法,取得ADC均值,并分别计算病灶与对照正常侧参考组织之比,rADC值。1.3.3统计学处理将可疑乳腺癌(或可疑乳腺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2组,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ADC、eADC和rADC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其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按ADC值大小(ADC>1.440×10-3mm2/s或ADC<1.440×10-3mm2/s)做良、恶性分布情况统计,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DC、eADC和rADC值判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从而确定可疑乳腺癌良、恶性。

  2结果

  2.1入组临床资料

  共入组41例,其中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21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3岁。20例良性中,2例腺脂肪瘤,1例慢性化脓性炎改变,4例纤维腺瘤,6例纤维囊性乳腺病,7例囊性增生;21例恶性中,腺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其中4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2.2可疑性乳腺癌ADC、eADC和rADC值分析

  20个良性病变中,在ADC图上表现为高或等信号,eADC呈反相;ADC值分布情况(表1),从图示直观可以看出,良性病变ADC值略偏高,恶性病变ADC偏低。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表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统计学处理结果

  以DWI中ADC值<1.440×10-3mm2/s作为恶性的评判标准,其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70.7%、55.0%、66.7%、78.6%。

  3讨论

  自1982年首次将MRI用于乳腺病变的检出至今,磁共振具有无创、无辐射损伤、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以及乳腺专用线圈的使用,使乳腺MRI检查具有较大的价值并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DWI技术是唯一能够检测水分子在活体细胞内、外运动状态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采用回波平面成像技术,其信号采集速度快,扫描时间较短,能够检测出与组织的含水量改变有关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的早期改变[7];同时,DWI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布朗运动,ADC图及eADC图能消除T2穿透效应的影响,故常被作为水分子扩散变化的定量指标,用来测定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又ADC值及eADC值除受b值的影响外,还会受到肢体运动、微循环灌注、血管搏动及呼吸运动等影响,为消除个体因素的影响,增加不同个体间的可比性,故采用rADC值作为研究指标[8]。

  3.1表观扩散系数和指数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技术反映了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能力;ADC值表示水分子在组织内的扩散能力,其与组织内细胞密度、细胞外间隙、生物膜通透性及大分子物质的吸附作用相关;而eADC值表示组织扩散自由。由组织含水量丰富或者细胞疏松、微循环灌注水平高、细胞外间隙大时,扩散受限程度轻,在DWI图上表现为低信号,即ADC值增大,eADC值减小;而细胞致密,细胞外间隙减小,细胞膜的限制作用和大分子物质的吸附作用,其良性病变不同程度地阻止了恶性肿瘤内水分子的有效运动,即限制了水分子的扩散,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即ADC值减小,eADC值增大;故ADC值的明显差异为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9]。据文献报道,根据ADC的测量结果和病变的外观,将扩散水平分类为:非常低、低、中、高和非常高,又基于最新研究荟萃分析相应ADC范围,这些研究评估了DWI对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分化程度[10]。本研究41例乳腺疾病中,其恶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则高于良性病变,从ADC值分布图上可以直观分析;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1]。故应用ADC值及eADC值来界定病灶良恶性具有真实而可靠的价值。

  3.2相对表观扩散系数

  国内相关文献提出在乳腺病变诊断中应用rADC值作为良、恶性病变的指标,应用rADC诊断指标对乳腺病变诊断准确性高于ADC值[12];部分文献报道,rADC可能会比绝对ADC值更为准确[13],但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还需要大批样本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乳腺rADC的参考组织选择其病灶对侧、相对称位置正常腺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本研究认为rADC有助于提高ADC值诊断的准确性。

  3.3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

  MRI常规扫描技术结合DWI技术,再结合ADC、eADC和rADC值定量分析参数,可提高鉴别诊断乳腺病灶的准确性,从定性诊断提高到定量诊断,从而使BI-RADS4类的病变与组织病理学分级相对应。本组结果提示,利用磁共振常规扫描技术+DWI扫描技术,再结合多参数(ADC、eADC和rADC值)定量分析,使得BI-RADS4类可疑的乳腺癌或者可疑恶性乳腺病变诊断准确性更高。总之,在乳腺MRI诊断中,在进行常规乳腺MRI+DWI扫描的基础上,结合ADC、eADC和rADC值定量分析,提高对可疑乳腺病变(Ⅴ级)良、恶性早期鉴别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3.4本研究不足之处及进展

  本研究仅对常规乳腺MRI结合DWI技术进行了分析,还需要结合DCE-MRI,灌注成像技术,以及氢质子波谱分析进行深入讨论;同时,对于BI-RADS4类的病灶进行良、恶性的分组,未对其组织亚型分组,有待于扩大样本量病理结合ADC值进行详细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硬件的突破和深度学习算法的迭代更新,以及影像组学的大力发展,DWI在乳腺影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病灶检出、良恶性分类、分子分型预测、疗效预测等)[14-15]。

  作者:冯浩 仲建全 巫恒平 刘玉建 黄燕涛 唐翎 黄文佳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润色、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