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对策》-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5.07
  • 常见问题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现状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教育体系、加强法律教育师资力量、创新法律教育方式方法、营造学校整体人文氛围。

  关键词: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实地调研

  国内患儿就诊时常有两三个家长陪伴,潜在医疗纠纷风险巨大,法律纠纷时有发生。为此,笔者对西南某医院的青年儿科医生群体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儿科医学生未来执业能力

  在医学治疗中,医生不仅要对病人人体本身的病灶进行机械判断,还要综合运用人文社科相关知识进行评估;医生不仅要尊重医疗规范,还要注重不违反伦理法律的社会规则。因此,学校在对儿科医学生人文社科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法律素养的培养,这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循和运用的刚性规则,也是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必备的知识素养。

  (二)有助于规避儿科医学生未来执业风险

  医患关系是医生在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一个医疗纠纷可能就会葬送医生的职业生涯,又或者医生法律意识欠缺,给了规则破坏者欺压医生的机会,也会妨碍正常的医疗秩序。因此儿科医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尊重法律,规避好法律风险,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一个长久良好的职业生涯。

  (三)有助于儿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较为特殊,医患关系潜在风险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儿科医生的法律素养不够、法律教育缺失不容轻视。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维持儿科诊疗环境的良好秩序,吸引更多医学生立志于儿科事业,不被医疗纠纷困扰,实现儿科医疗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现状和原因

  为了对儿科医生法律素养有更为直观的认识,笔者对西南某医院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65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儿科医生发起了问卷调查,收回62份有效问卷。

  (一)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点、理论和心理的统称。在具体工作生活中,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和态度,医事相关法律知识关系到儿科医生日常工作的利益,然而笔者调查的结果不容乐观,选择“完全不懂”和“知道一点,但不熟悉”的人数为53人(85.48%),仅有2人(3.23%)表示可以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权益维护,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在面对医事纠纷时,儿科医生采用妥协退让的人数为18人(29.00%),采用或首选非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B、C选项为35人(56.00%),愿意第一时间考虑法律途径的D、E选项仅有9人(14.50%)。由此可见,大多数儿科医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素养,面对医事纠纷怯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具体如表2所示。

  (二)法学教育系统性专业性不足

  笔者针对62名青年儿科医生所接受的法律教育情况,做了以下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如上表所示,只上过1门法学教育课程的医生人数为41人(66.13%),大多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过2门课程的人数为15人(24.20%),大多是增加了一门“医事法学”或“卫生法学”;上过3门以上法律课程的儿科医生只有4人(6.45%),笔者经询问得知其为兴趣所致,主动去学校其他学院蹭课。关于儿科医生受到的法律教育方式,笔者设计了一个不定项选择题,结果如表4所示。60名儿科医生(96.77%)选择了理论传授,说明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案例式教学有14人,因此该选项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22.58%的比例显示做得还不够。另外,模拟法庭和新媒体教学分别有2人,没有人接受实践教学,多方式、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在现行儿科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比较缺乏。由此可见,现行儿科医学生培养体系中,法律教育的开展比较单一匮乏。一方面,系统性不够,儿科医学生对法律缺乏整体、系统的认知;另一方面,儿科医生所学的法律知识针对性不够,教学方式单一,对于其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医事纠纷不能提供有效的应对指导。

  (三)法律教育师资质量不高

  笔者收回的62名青年儿科医生的问卷调查中,有13份问卷对师资的问题做了回答。在高校师资学历普遍提高的今天,有4名青年儿科医生的法律课程是由本科学历的教师传授的,占比30.80%,硕士研究生学历背景占69.20%,13名法律教师均未取得博士学历。法律教师的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教学水准,在笔者与儿科医生的交流中,普遍提及其所学的法律课程乏善可陈,具体如表5所示。

  三、儿科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完善法律教育体系

  医学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儿科医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丰富法律课程的设置,争取高质量的法律教育平台和资源,开展层次丰富的法律教育[1]。对一名儿科医学生而言,笔者认为接受3门法律课程及以上是合理的,一门法律基础性课,一门医事法律课,一门案例教学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就《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事诉讼法》及其证据规则等,开展有针对性的部门法教学。对于有志趣深入学习法律的儿科医学生,医学院校应鼓励其继续深造,考取律师从业资格证,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法律教育师资力量

  医学院校引进法律教师时应严格把关,着重考察应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法学功底,对于有实务经验的教师优先考虑。对于没条件引进高水平师资的医学院校,可聘请其他法学院校的优秀师资开展短期教学工作,尤其是擅长医事法律关系的学者。医学院校可邀请社会专业律师开展案例教学或讲座,律师宝贵的执业经验足以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另外,医学院校还可以推广视频教学,让学生得到全国优秀法律教学资源的滋养。总之,医学院校可通过招聘高水平师资、临聘外校优秀教师、延请专业律师、聆听视频教学等方式,确保教学质量的高水准。

  (三)创新法律教育方式方法

  案例教学方式应占整个医学生法律教学课程量50.00%以上,案例的选择最好以身边或引起全国、全医疗系统关注的典型案例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个具体的医事关系纠纷,分析儿科医生具体的法律行为引起的法律关系的变化,让学生切实明白现实中要如何做才能规避风险、维护权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破除其对法律的畏惧,增强“法律感”。教师还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将法律基础知识和医事专门法律作为考核重点,让学生熟练于心[2]。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多渠道传播涉医法律知识。

  (四)营造学校整体人文氛围

  医学院校应增加人文社科类教育教学,如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课程,不断拓宽儿科医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造就既有精深医学专业能力,又有宽广知识背景的“T”字形人才[3]。在学校内,鼓励儿科医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成立诸如辩论社、法律援助团、支教协会、吉他社等兴趣小组,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增强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四、结语

  近年来,国内儿科医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增加了法律教育的课程,提升了儿科医学生的法律素养。另外,国家层面对医疗行业纠纷也有所关注,从上至下整顿行业乱象,切实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于晓波.医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的养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4):195-196.

  [2]刘伟.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养成教学体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2):240-241.

  [3]韩海霞.医疗纠纷视角下医学生法律意识研究[J].法制博览,2018(22):51-52

  作者:钟芳芳 刘文君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一科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SCI论文修改、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