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尿酸血症针刺治疗与认识》-仁创编译转载

  • 2020.08.04
  • 公司新闻


  本文为论文分享,仁创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资讯,方便大家学些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最新论文资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现代最新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并且是一些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如心血管、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近年来,中医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中医通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辨证论治,同病异治,治法对证,采用中医针刺疗法,经济方便有效,可广泛推广。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针刺治疗;中医疗法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由次黄嘌呤、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XO)的作用下生成,而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因为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生成增多和(或)排泄减少所致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之一[1-2]。2013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达5%~23.5%,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重要因素[3-4],并且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高尿酸血症也是某些疾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与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内分泌代谢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密切联系[5-6]。近年来,中医界临床学者对治疗高尿酸血症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在中药、针灸降尿酸的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重点探讨近五年来针刺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研究进展,同时对中医界在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研究取成果进展综述如下。由于本病在中医古籍里阐述均与痛风相关,而痛风在中医学属“历节病”“白虎历节”“走注风”及“痹证”范畴。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到了元代,由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明确地提出“痛风”的病名,“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此外,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唐•王熹《外台秘要》、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等对于痛风也有初步介绍。

  1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

  高尿酸血症在祖国医学历代文献中均无单独记载,均与痛风一病相关,例如,《万病回春》曰:“一切痛风肢节痛者……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炙煿,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者最多。”阐述痛风好发于饮食不节之人,与现代研究者姜良铎认为高尿酸血症属于“浊毒”论不谋而合,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平素过食醇酒厚味、膏粱辛辣之物,伤及脾胃,引起脾胃水谷不化,“浊毒”随之而生。而《素问•经脉别论篇》提到脾肾为运化水湿的主力,当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肾代谢水功能失调,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湿浊等病理产物;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再次印证了高尿酸血症是由于湿浊导致。元•朱丹溪《格致余论》提出痛风者是因风寒湿症横行导致,即风寒湿邪侵袭为主,湿是主要致病因素,是发病的先决条件,可与风邪或(和)寒邪合而为患。杨瑞宇等[7]对3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大腹、肾区凉偏离者占大多数,根据红外热成像理论,凉偏离征象表明大腹及肾区的代谢强度减弱,即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肾两虚,水液代谢紊乱,痰湿内蕴,日久发为本病。现代学者孙维峰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多素体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复加思虑伤脾,运化失职,痰湿积滞,附加外感邪毒,浊邪凝聚,煎津成痰,久则入络为瘀,浊瘀阻滞而成,本病不外乎“痰、瘀”作祟的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病因主要是尿酸增多,体内嘌呤无法代谢而出,其实则为饮食过多,高油高脂,使之体内“浊毒”之气无法排除,肝脾失稳,痰湿内流,久疾积于血内成淤形成症状。总而言之,本病主要病因为风寒、湿、瘀、虚等几个方面,皆因脏腑功能异常,无法相互作用,不能将水谷精微吸收,运输到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导致;反之,脏腑功能运行正常,气血精液运化有常则不会发病。

  2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证型

  近几年来,中医界各家学者对高尿酸血症的证型进行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潘嫦敏等[8]对27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湿热质占40%,痰湿质占30%,气虚质占10%,阳虚质占7%。倪青等[9-11]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主要病因病机是湿热、痰浊、瘀血、肝脾肾不足,据此辨病辨证,将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归纳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和肝肾阴虚为基本证型。现代实验研究中利用最先进技术对高尿酸血症进行造模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也表现出一定的中医证候,例如张冰等学者在研究鹌鹑高尿酸血症模型中发现,气血亏虚证和气滞血瘀证较为突出。总而言之,临床上对于高尿酸血症根据发病机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及个人体质辨识,从中医五脏辩证、六经辩证出发,依据患者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基本可概括为:脾虚痰湿、痰瘀互结、风寒湿痹、肝郁气滞、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

  3高尿酸血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为饮食失宜、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脾失健运,久病及肾,脾肾俱虚,造成湿、热、痰、瘀、毒邪痹阻而成。脾肾亏虚是高尿酸血症发病与转归的内因,是其根本病机,故治疗应注意补脾益肾这一根本原则。治疗高尿酸血症时既要注重治病必求于本,又要标本兼治,降浊化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

  3.1高尿酸血症中药治疗

  目前对高尿酸血症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且中医药在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与治疗中显示了独特而显著的优势[12]。中医界研究者判断该病所属证型,而确立用药方向。杨彩凤等[13]通过对四大数据库搜索,选出181首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总结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按其功效分类,主要为利水渗湿药(牛膝、薏苡仁、土茯苓)、清热药(萆薢、苍术、黄柏、威灵仙)、补益药(茯苓、泽泻、白术)、活血化瘀药(赤芍、忍冬藤、丹参)等,紧扣肝脾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的病机。临床有学者采用单味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例如:葛根、益母草、金钱草、车前子、粉萆薢、威灵仙等均在临床药理研究中具有降低血清学尿酸水平作用。现代研究者用加味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加味四妙散有有抑制痛风的急性关节炎和降低血尿酸水平两个方面的作用。临床中出现较为成熟的治疗高尿素血症的中成药有:新癀片在临床药理试验证实可以控制炎性反应,有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作用。四妙丸中的黄柏、苍术组成的二妙散对超敏反应有影响,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化瘀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通滞苏润红胶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开通阻滞、消肿止痛的功效。

  3.2高尿酸血症针刺治疗

  3.2.1针刺治疗:陈虹屹等[14]探究针刺肝俞、太冲穴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尿酸生成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阐释针刺肝俞、太冲穴防治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机制。结论:针刺肾俞、太溪穴和肝俞、太冲穴都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且针刺这两个穴位对抑制高尿酸血症大鼠嘌呤氧化酶的效果更明显,还能降低鸟嘌呤脱氨酶的活性,一定程度抑制了嘌呤分解代谢途径,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有关。刘冰云等[15-16]按照余曙光著《实验针灸学》所附的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取穴,并分俞穴组、募穴组、原穴组三个组,通过针刺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观察不同穴组对尿酸、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探讨针刺对高尿酸血症是否具有干预作用,为临床提供选穴依据。本实验研究发现,针刺三个组穴位对降低尿酸、尿素氮均有影响,但募穴组效果最好,降低尿酸原穴组好于俞穴组,降低尿素氮俞穴组好于原穴组。结果表明:小肠募穴“关元”具有导赤通淋、导气利水的作用,大肠募穴“天枢”具有疏通肠腑、理气通便之功;此外,“关元”穴因是足三阴和任脉的交会穴,具有培元固本之功效,使肾气充足,不受外邪侵犯。刘旭峰[17]等针刺“肾俞”“太溪”穴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研究表明:针刺“肾俞”“太溪”穴比“肝俞”“太冲”穴能更直接地改善肾功能,促进尿酸的排泄。陆欣玲等[18]通过对临床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究采用针刺双侧三阴交、阴陵泉、丰隆、脾俞、肾俞,足三里的方法,发现这些穴位联合共奏通利下焦、祛湿排毒、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之效,给邪以出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降尿酸的效果,许璧瑜等[19]选取门诊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患者105例,探讨针刺脾经五俞穴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用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针刺脾经五俞穴通过促进尿酸的排泄和增加尿量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结果表明针刺脾经五俞穴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较低尿酸指标效果显著,符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及中国慢性病管理思维,值得广泛推广。薄海艳等[20]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行针刺(气海、关元穴、中极,两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与药物干预,研究结果表示患者依从性佳,在降尿酸、降脂方面取得一定的疗效。王文华等[21]通过针刺下脘、太乙、天枢、大横、气海、大巨、关元、水道、减肥穴等穴位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结果发现针刺益气健脾等穴位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尿酸、血胆固醇,且能升高血清瘦素水平,提示了益气健脾针刺法对治疗高尿酸血症有一定效果。3.2.2针药结合:苗兵[22]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针刺关元、气海、中极、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合谷、曲池等穴位,以及结合中药口服用降尿酸方治疗后,结果显示:针刺结合降尿酸方不但能降低血尿酸升高患者的血尿酸,还能降低患者的肌酐、尿素氮及血脂等指标。狄媛等[23]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2例。针刺组给予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电针选用曲池、血海、阴陵泉、丰隆穴位,每日1次;刺络拔罐法选用膈俞、肝俞、脾俞穴位,每周2次。结果表明,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法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具有临床治疗意义。李瑞玲等[24]用针刺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联合服用矢志方(王不留行15g、白芥子15g、车前子30g、冬葵子15g)干预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大鼠,结果显示针药结合能更好的降低大鼠血尿酸水平、肝肾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P<0.05)。3.2.3高尿酸血症其他治疗:临床实践发现运动、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特别是坚持运动一方面可消耗增量,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能对降低高尿酸血症有重要意义[25]。而在高尿酸血症多学科专家共识(2017)[26]提出运动在防治高尿酸血症上有重要作用,如八段锦(传统中医养生方式之一,具有益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阴阳调节等多种作用)等运动方式,建议患者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探讨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运动疗法在干预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体质影响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郭峰等[27]对8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干预,加以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运动疗法治疗后,发现血尿酸水平、体质积分下降更显著,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这说明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的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体质,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三高”之后的第四大疾病,已成为众多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优势,现代学者已将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到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中,未病先防,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单方或药膳方进行调理,预防血尿酸的升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知晓率、早期诊断率及治疗率,还可以降低患病率和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特别是中医针刺疗法不仅简单方便,且安全有效,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董梦青 王欣 吴千蔚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鹤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广州仁创编译专业提供医学SCI论文发表,润色协助服务。欢迎咨询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果论文成为了您职业学业晋升道路上的拦路虎,请您联系仁创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致力于科研一站式服务,包含国内普刊中心发表服务,医学SCI论文润色、sci翻译,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挂名等等。